《鄭州日報》報道截圖
《鄭州晚報》報道截圖
黃河流經河南境內700多公里,河南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都與黃河密不可分。作為一名來自河南的全國政協委員,洛陽理工學院副院長馬珺通過調研,連續3年圍繞黃河撰寫提交提案。今年參會,她還針對經濟建設、鄉村振興等領域提出了一些建議。
沿黃九省區協同立法,治理黃河流域生態環境
黃河流域生態環境問題是制約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的瓶頸。馬珺說,河南近年來出臺了一系列黃河流域生態保護高質量發展的措施,如率先實施了河長+檢察長制度、黃河生態廊道的規劃等,不僅讓黃河生態環境得到了明顯改善,也讓沿黃居民的生活越來越好。
發展的同時,黃河流域九省區各自的發展模式、發展水平、立法機制不同,對黃河流域的協同治理造成了制度規范層面的制約。對此,馬珺認為,應設立黃河流域生態環境治理協同立法工作委員會,為九省區環境立法協調對接服務;確立黃河流域生態環境治理區域協同立法機制,九省區可嘗試搭建黃河流域治理區域協同立法平臺;采取多種方式實現共享互鑒工作經驗和立法成果;對黃河流域九省區現行地方性立法存在差異、沖突之處,建立通過相互反饋督促、保持動態跟蹤等方式,及時處理新出現的法規沖突問題。
加快數實融合經濟建設,讓百姓生活更便捷
“以數字經濟的發展帶動實體經濟的高質量發展,實現實體經濟的數字化,已成為世界經濟增長潛力所在。”馬珺認為,應通過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不斷提高傳統產業數字化、智能化水平。
發展數字農業方面,建議用現代信息技術對農業對象、環境和全過程進行可視化表達、數字化設計、信息化管理,有效解決傳統農業在推動農產品市場化,以及農業生產標準化、精細化、規模化過程中存在的痛點難點;通過構建農業與大數據、“云”計算、新興技術等新型結合模式,實現農業生產發展新突破。
在數字醫療方面,建議構建“醫療云”信息共享服務體系,建立基于大數據的公共衛生監控體系,以及全國聯網的藥品數據庫,將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有效賦能醫藥行業,使藥品及醫療器械等產品的設計、配送、原料供應更加高效。
加快鄉村文旅融合發展,釋放農村發展活力
廣大農村具有豐富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資源,推動文旅融合發展,不僅有助于建立鄉村振興長效機制、促進農民致富,也有利于進一步釋放農村發展活力。
馬珺建議,文化和旅游部應出臺鄉村文旅融合發展的總體思路和指導意見,各地結合國家政策方案提出本區域鄉村文化旅游融合發展的總體要求、主要任務和保障措施,為本區域內鄉村文旅融合發展指明方向。
還要從制約鄉村文旅融合發展的錢、地、人等要素入手,破解鄉村文旅融合發展難題。各地可結合區域實際情況對鄉村文旅融合項目開展資金支持,對文旅融合發展項目用地進行科學規劃,同時促進企業和院校聯合建立專業人才庫。
加強鄉村文旅融合發展的產品設計。如圍繞鄉村文旅資源加快小城鎮建設,以山、水、林、田、湖、農、物等鄉村特有要素為基礎和重點,打造一批“小而精、小而美、小而特”的特色小鎮,構建新型全域旅游產業體系。
鄭州全媒體記者 張競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