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鄭州警營,也有一群這樣的巾幗豪杰,她們以女性的細膩和情懷,以警察的責任和擔當,以不讓須眉的堅守和努力,奮戰在打擊破案、社會治安防控、交通治理疏導、為民服務等工作一線,不僅展示了鄭州公安的別樣風采,也為城市的平安貢獻著“半邊天”的力量。
百煉成鋼,鏗鏘綻放——特警陳春賢
陳春賢是鄭州市公安局特殊警務支隊訓練教導大隊民警。入警十年來,無論執勤站崗、武裝巡邏、突發事件處置、重大案事件嫌疑人抓捕,還是在訓練場、演練場、比武場,她都以巾幗不讓須眉的氣魄,勇挑重擔、敢于挑戰,硬是在以男警為主的特警陣營中脫穎而出。
“說起女特警,不少人都覺得特別酷,但這背后可沒少吃苦。”陳春賢笑著說,從警以來,無論高溫還是嚴寒,她和男特警隊員一樣,體能訓練、射擊、速降、翻越障礙、槍支分解結合……一樣沒落下,不折不扣的“女漢子”。 2016年,陳春賢升級為媽媽,為盡快開展工作,她在最短時間內給孩子斷了奶,繼續參與訓練。“剛開始很不適應,生孩子后身體素質大不如前。”說起這些,一向樂觀的陳春賢笑了:“這都沒啥,咬咬牙也就挺過來了。”
近年來,陳春賢曾多次代表河南公安參加各項比武競賽,并取得優異成績。2018年代表河南省參加中部協作區公安特警大比武,取得長短槍互換應用射擊科目第一名。在2020年全省特警大比武活動中,她克服訓練時間短、訓練條件艱苦等因素,圓滿完成比武任務。因成績突出,先后獲得鄭州市“五一勞動獎章”,河南省“五四青年獎章”等榮譽稱號。
火眼金睛,服管并重——出入境民警閆利利
閆利利是鄭州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處受理科指導員,刑警出身的她自從2013年調到出入境境管理處工作以來,工作認真負責、一絲不茍,全心全意服務群眾,多次收到群眾的表揚信。“民警只有先沉下來,群眾才會聚起來”這是閆利利經常說的一句話,日常工作中她始終用真心、熱心和誠心,從一點一滴、一言一行做起,帶領大家落實各項便民服務舉措,讓群眾切身感受到出入境窗口“出入有境、服務無境”的承諾。
2020年初,出入境管理部門工作由原來的服務轉向服務與管理并重。閆利利在案件科拿起老本行,承擔起審核工作。她歷經兩個月時間完成課件,為全省出入境民警進行專題授課培訓,有效提升了全省出入境窗口民警的面見詢問能力和水平。近兩年閆利利參與多起打擊治理跨境賭博案件,為全局多個專案組提供有力數據支撐。她曾在一起模糊的信息中梳理出涉嫌偷越國邊境應追究刑事責任的嫌疑人6名。
嚴格執法,精準維權——督察民警徐曉磊
徐曉磊是鄭州市公安局警務督察支隊民警,負責現場督察及護警維權工作。做為督察民警,在受理群眾對民警投訴時,既要維護民警權益,又要客觀公正,不能讓群眾覺得督察偏袒“自己人”;面對戰友,既要讓他們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又不能挫傷他們的自尊心和工作積極性。對于自己的工作,徐曉磊深有體會,在她眼中,督察必須能說、敢說、會說,要做警隊的“啄木鳥”,同時也要拿起法律武器,向針對民警的不法侵害、不實投訴說“不”,堅決維護民警的正當執法權益,確保法律權威不被侵犯。
工作中,徐曉磊經常深入執法一線,了解基層在執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挖掘產生的原因,并有針對性地向提出一些應對措施及督察建議,有效提高全局民警的執法辦案水平。2021年度,她參與各類現場督察工作百余次,深入全市各分局和科所隊室,與基層民警積極交流,為被檢單位指出問題、排除隱患、堵塞漏洞。作為“維權辦”維權專干,僅2021年就督辦侵犯民警執法權威案事件240余起,為330余名民依法維權。
疏堵保通,傳遞“溫度”——交警祝芳
祝芳是鄭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隊的民警,曾榮獲河南省公安交通管理工作先進個人、河南省公安機關“中原衛士”、鄭州市“三八”紅旗手、鄭州市新長征突擊手等30余項榮譽。
在街頭指揮交通的8年中,祝芳將“情、理、法”有機進行融合,采取換位思考的方式,讓群眾在執法過程中感受到交警工作的“溫度”。為積極推動文明交通建設,祝芳經常將交通管理工作融入社會公益活動中。她曾主動聯系與鄭州市盲聾啞學校結成共建單位,針對這樣一個特殊群體,她們用手勢與聾啞學生交流,對待失明和有微弱光感的學生,就手拉手地將學生領到馬路上的盲道,將交通安全常識通俗易懂地傳授給他們。
在2021年特大暴雨中,祝芳擔負著全支隊的警務保障工作。為保障一線執勤民警的需要,她每天工作都在十幾個小時,期間被診斷出腫瘤病變,需要及時做手術,可為了工作她拖了下去,直到任務完成后才進行手術。術后醫生建議她臥床休息,可是祝芳三天后就返回工作崗位。她的拼勁和干勁讓同事們深受感動,紛紛點贊。
慧眼如炬,視頻追兇——刑警沙麗敏
沙麗敏是鄭州市公安局犯罪偵查局五支隊三大隊大隊長,曾榮獲全省公安機關杰出中原衛士、鄭州市“五一勞動獎章”、鄭州市“我最喜愛的人民警察”等多種榮譽稱號。近10年來,沙麗敏充分發揮自己在視頻偵查方面的專長,勇挑重擔,參與偵破了500余起重特大案件,利用視頻偵查直接鎖定嫌疑人100余人。
在2015年3月發生的一起刑事案件中,沙麗敏把視頻偵查運用到極致。她克服中心現場視頻圖像較遠、較模糊的不利因素,僅僅依據一個黑影、一個白點,很快分析出嫌疑人的衣著特征及交通工具特征,通過視頻確定嫌疑人的蹤影。最終順線追蹤,找到嫌疑人清晰的圖像及作案后逃跑方向。
因為工作性質特殊,沙麗敏幾乎沒有時間照顧家庭,她總說虧欠家人最多,其實對自己她同樣虧欠太多。由于工作壓力大和不規律作息,她被確診為乳腺癌。面對打擊,她咬牙堅持,積極配合治療,剛一出院就返回崗位,投入到新的案件偵破工作中。歲月靜好,那是有人為你負重前行。而沙麗敏就是這負重前行隊伍中的一員,她以自己的方式,為這座城市的平安與祥和貢獻著女性的力量。
勤學向上,青春綻放——情指中心民警許盼盼
作為青年民警,在情指中心崗位上的許盼盼從沒放松自己的學習,學法律、學業務、學黨史,凡是工作中能用得上的她都去學。用她自己的話說就是只要自己不熟悉的都要去學,這樣才能更好地開展工作。雖然工作繁忙,她還是利用業余時間去進修,成功考入鄭州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取得碩士學位。
除了愛學習,工作中的許盼盼還愛鉆研。為提高基層一線單位的工作效率,三年來她通過應用協同辦公系統,共開具有效接處警證明8700余張。這8700張證明背后,是減少了8700人次的奔波和確保了8700份證明程序的規范。2021年,許盼盼積極對接“12355”鄭州市團市委青少年心理服務中心,并達成工作聯動,凡涉及青少年心理健康、家庭健康等報警求助相關問題,及時指引青少年及群眾撥打12355進行咨詢解決。為提升情指中心民警的業務水平,許盼盼還邀請心理專家為大家進行《關注青少年心理危機干預》相關專題講座,積極組織民警走進校園,結合日常遇到的警情現身說法,為學生普及法律知識,引導青少年學生積極面對青春期心理變化,遠離校園暴力。
新時代,新青年;新警務,新擔當。在許盼盼身上,讓人看到了鄭州公安嶄新的青春力量。
扎根基層,不負韶華——金水分局社區民警曾夏南
曾夏南是金水分局經八路派出所副所長兼文聯社區的社區民警,工學碩士畢業、愛好詩歌的她并沒有去追求常人眼中的浮華,而是扎根社區一線,每天帶著初心與真心和轄區群眾打交道,她覺得這樣的狀態最有煙火氣息,也最能體會人間冷暖真情。
在去年鄭州多輪疫情和洪水災情中,曾夏南克服家里的困難,天天“鉚”在社區,她深知越是這種時候越要堅守崗位,作為社區民警既是轄區疫情防控的主力軍,又是轄區治安防控的守護者,絕對不能在關鍵時候“掉鏈子”。因此,她每天在轄區每個樓院門口的卡點和社區工作人員對接,核對信息,電話核實流調人員信息、填報表格,還要去核酸檢測點維持秩序……經常是一站就是幾個小時,如果轄區出現點突發情況,她連吃飯的時間都沒有,只能在工作間隙啃幾口面包。
“那段時間幾乎每天都是這樣的節奏,半夜接到電話,也要第一時間去開展工作,平均每晚都能接到兩三個工作電話。”曾夏南說,是有點累,但習慣了。等到疫情結束,她才想起自己的車在洪水中被淹,去修理廠維修時,師傅說泡的太久,直接報廢吧。
社區警務工作很辛苦,可曾夏南的臉上總是帶著從容的笑,她甚至以苦作樂,把自己遇到的各種警情寫成小詩,不僅表達了自己的情感,也讓更多人體會到人民警察的艱辛和不易。入警以來,曾夏南工作踏實,且善于思考學習,因此經常代表單位去參加比武競賽活動,甚至還“跨界”去參加一些講述報告會,以各種形式展示新時代公安民警的風采。2020年,她先后參加全市治安系統社區警務崗位練兵比武、全省公安機關社區民警練兵比武競賽等活動,并獲得團體第一和個人第一的佳績。2021年她又作為報告人參加全省公安英模先進事跡演講報告團,向全省公安民警講述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鄭州抗疫英雄樊樹鋒的感人故事,讓大家近距離聆聽感受英雄的壯舉。
曾夏南說,雖然向往詩和遠方,但眼前的萬家燈火與草木安詳同樣吸引她,在她眼里,這也是屬于她的詩和遠方。
愛崗敬業,行家里手——中原分局民警許曉燕
許曉燕是中原分局情指中心教導員。入警以來,她先后在派出所、刑偵、法制、辦公室等多個崗位工作過,無論在哪個工作崗位上,都是敬業好學,成為本警種的“行家里手”。
在刑偵戰線上,許曉燕和男同事一起參與抓捕行動,蹲點守候、化妝偵查,參與案件偵辦和審訊,從來沒有因為自己是女警而退縮。從事案件審核工作十三年,嚴把案件質量關,沒有一起案件被認定執法過錯。來到情指中心后,她刻苦學習科技知識,鉆研情指業務,分局率先在全市建成情指勤輿合成作戰中心,工作經驗被全市推廣。
2021年9月28日,許曉燕值完夜班后暈倒工作崗位上,被送醫后診斷為工作勞累導致腦供血不足,醫生建議住院治療。但剛住院第二天,因疫情防控需要,她請求醫生開點藥帶回單位,和戰友們一起堅守崗位。工作中,她思路清晰,善于總結,每周未加班分析分局的打防工作,總結經驗、分析原因,先后提出意見建議160多條,為上級精準決策提供有力支撐。她還針對各單位的工作弱項短板建立培訓制度,實現了派出所綜合指揮室人員全員培訓,持續督促整改,精準指導基層規范執法行為。
鄭報全媒體記者 張玉東? 實習生 張義杰? 通訊員 王洪巖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