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單車”你們聽說過,你聽說過“共享法庭”嗎?3月27日,由許昌魏都區法院設立的兩家“共享法庭”正式揭牌,這也是河南首創“共享法庭”。啥是“共享法庭”?如何為群眾提供多元解紛服務?今天,跟隨鄭報全媒體記者去看看吧。
現場演示:“共享法庭”長啥樣、能干啥?
“共享法庭”啥模樣、能干啥?3月27日,在許昌市魏都區法院在新興辦事處、東大辦事處舉行“共享法庭”揭牌儀式。現場,大家觀看了“共享法庭”的運作模式。
只見一體化終端集攝像頭、麥克風、揚聲器、訴源治理系統于一身,靈活布置,連接電視或投影儀,傳統會議室無需改造就能進行視頻通訊,“全場景互聯,一機多能,可以支持與法院、法庭、調解室、基層治理單位當事人進行互聯互通,滿足多元需求,優化級解紛體驗”現場演示的調解員說。
“這個訴源治理終端,使用場景豐富,可以與當事人聯動,基層治理單位,提供就地調處、解紛、快速簽字”。既可以提供一鍵舉證等一站式解紛服務,又可以與基層治理單位聯動,實現村(社區)與鄉鎮(街道)基層治理單位的分流對接;與調解室聯動,不出社區,即可異地調解;與法院聯動;與法庭聯動,參與遠程庭審,共事法庭空間。?
共享法庭還可用于網上立案、在線庭審、協助執行等多方面。
來,跟著調解員看看“共享法庭”能干啥?
1.調解員登錄辦事處的系統點擊發起會議,在調解糾紛中找到需要互聯網調解的案件
2.發起視頻調解勾選需要進入的當事人,以短信的方式給當事人發送進入鏈接,如需法院協助,向法院端提供能夠進入的調解碼
3.需要上傳證據材料用微信掃一掃進入多元調解小程序上傳
4.調解成功后需要簽協議用微信掃一掃進入多元調解小程序進行網上簽字
記者追訪:“共享法庭”的前世今生
為啥要打造“共享法庭”?它從哪里來?未來要向何處去?
據介紹,“共享法庭”是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推進“黨建引領、多方參與、共商共治”紅色治理模式的創新舉措,以“共享法庭”新模式助力基層社會治理法治化、數字化、智能化,切實把矛盾糾紛解決在最基層。
“共享法庭”就是法院依托人民調解平臺、移動微法院、庭審直播系統、裁判文書公開網等智能平臺,在鎮街、村社、矛盾糾紛多發的園區、行業協會、商會等設立的“智慧法庭”。它借助鎮街、村社現有硬件設施、辦公場所,以“一根網線、一塊屏”作為標準配置,配備連接互聯網的電腦、視頻、語音等硬件設備,打造“線上+線下”解紛的新模式,承擔著調解指導、網上立案、在線訴訟、普法宣傳、基層治理等功能,讓群眾在家門口就可享受到司法服務。
據了解,隨著許昌市魏都區新興辦事處、東大辦事處“共享法庭”的投入使用,將打造多元解紛服務最前沿,讓法治溫度、力度走到群眾身邊、走進群眾心里。
鄭報全媒體記者 魯燕 通訊員 宋帆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