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ck id="6birc"></track><option id="6birc"></option>
    <samp id="6birc"></samp>
  1. <samp id="6birc"></samp>
    1. <b id="6birc"><ins id="6birc"><ruby id="6birc"></ruby></ins></b>

    2. <tbody id="6birc"></tbody>
    3. <samp id="6birc"></samp>

        <progress id="6birc"><bdo id="6birc"></bdo></progress>

          <tbody id="6birc"></tbody>
        1. 樹立“三標”意識趕超進位 建立“四掛鉤”機制凝聚磅礴力量——鄭州市扎實推進“能力作風建設年”活動

          2022-04-13 來源:河南日報客戶端 分享到:

          作風是旗幟,是力量,是形象。

          推進能力作風建設,是一場沒有終點的長征。

          全省“能力作風建設年”活動啟動以來,鄭州市認真貫徹落實省委、市委工作部署,把開展“能力作風建設年”活動作為各項工作的重中之重,迅速成立專班,專題調研謀劃,打出一系列“組合拳”,以“三標”活動為統領開展“四大一創”活動;堅持把實現“兩個確保”、推進“十大戰略”作為活動重點;聚焦問題、整改、責任三個清單,實行動態臺賬管理,實施閉環推進;建立“四掛鉤”考核機制,倒逼干部自我加壓、自我提升,始終在崗、在位、在狀態,馳而不息抓作風、改作風,激發全市黨員干部躬身入局、擔當作為,擔當起“站位國家隊、提升國際化、引領現代化河南建設”的歷史使命,推動形成全市上下齊心協力、干事創業的良好氛圍,為國家中心城市現代化建設集聚了強大動力。

          以“三標”統領開展“四大一創”凝聚奮進力量

          在開啟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征程的關鍵期和構建新發展格局、重塑經濟體系的調整期,鄭州面臨的形勢復雜、競爭激烈、挑戰嚴峻。如何凝心聚力、提振士氣,更好地融入國家中心城市行列,在國家戰略中強支撐、在中部崛起中成高峰、在河南出彩中出重彩,是擺在鄭州面前的一道必答題。市委以能力作風建設年活動為契機,以“三標”活動為統領,在全市各級黨組織中開展對標找差大討論、能力素質大練兵、作風問題大整治、隊伍士氣大提振、爭先進位創一流活動,迅速地凝聚了大家的思想認識,切實擔負起新時代的使命任務,不折不扣抓好貫徹落實,用在中原更加出彩中“爭先進”的實際行動,匯聚起鄭州在國家中心城市現代化建設上“起高峰”的磅礴力量。

          ——瞄準一流標桿,明確突破標志。金水區以全國高質量發展百強區深圳南山區、杭州濱江區為標桿全面比拼,對標國家中心城市強區廣州天河區等8個城區最優、最強、最特的單項工作點,對標找差,比學趕超;街道及部門層面選定發達城市、先進城區、同類單位對標競進,以能力大提升、作風大轉變為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增勢賦能。

          ——立足崗位大練兵,提升能力強素質。鄭州市人社局發揚“工匠精神”,堅持“干什么學什么、缺什么補什么”,通過線上線下、點面結合等方式,開展社保大講堂、專項業務培訓、干部坐窗口、崗位練兵比武、服務標兵評比等活動,營造比學趕超、進位爭先的濃厚學習氛圍。

          ——把好傳統帶進新征程,在新時代弘揚好作風。鄭州市應急管理局堅持問題導向,注重從思想深處提升、以具體行動改進,深入落實“13710”工作制度,推行不發通知、不打招呼、不聽匯報、不用陪同接待,直奔基層、直插現場的“四不兩直”工作法,教育引導黨員干部躬身入局、擔當作為,實事求是、雷厲風行。

          ——完善機制重實績,著力提升“精氣神”。航空港實驗區黨工委、管委會緊抓深化改革的攻堅期、破圍解困的窗口期,積極引導廣大黨員干部解放思想、促進改革,激發內生動力,堅定不移全面深化綜合改革的魄力和決心。為扭住黨員干部這個關鍵核心,航空港實驗區采取“十學”的形式,推動全區黨員理論學習形成常態;探索啟動“兩推三評”干部任用體制,通過以考促學方式,樹立“干部是干出來的”風向標。

          ——比學趕超立標桿,爭先進位創一流。鄭州市大數據管理局以聚焦“提升能力、鍛造作風、實干立身、爭先出彩”主題,對照省、市工作要求,對照先進地區工作標準,將自身工作放在9個國家中心城市行列中,比學趕超。在“數字鄭州”城市大腦、“一網通辦、一網統管”改革等建設成果的基礎上,銳意進取、攻堅克難、奮力開拓的干事氛圍,加速推進數字化轉型,展現“頭雁”風采。著力推動新型智慧城市建設實現一年起勢、三年成勢、五年勝勢,進入全國第一方陣。

          自“能力建設作風年”活動開展以來,鄭州市各單位堅持目標導向、過程導向、結果導向,以“三標”活動為統領,在國家中心城市行列中定坐標、樹標桿,在工作落實中“兜底線、拉高線”,在發展結果中找進位、創品牌。

          通過開展“四大一創”活動,圍繞主責主業逐條對照,制定聚焦問題、整改、責任的三個清單,鄭州市級層面128家活動單位查擺問題短板546項,分級分類建立整改臺賬。聚焦“十大戰略”問題短板,確定114項重點整改事項,明確牽頭市級領導、責任單位和配合單位職責任務,明確整改推進措施,明確時間節點,實行動態臺賬管理。針對國務院“7·20”特大暴雨災害調查報告,系統梳理形成16個方面38項問題臺賬,實化細化整改措施,推動各項任務落實落細。

          以過硬作風保障“十大戰略”順利推進

          省委書記樓陽生多次強調,能力作風建設年活動不是就活動抓活動,而是通過活動推動重點工作落實、重大項目落地。鄭州市是實施“十大戰略”的主陣地,是“四個高地”建設的重心,市委堅持把實現“兩個確保”、推進“十大戰略”作為活動重點,實行“一方案、一專班、一機制”工作模式,建立“月通報、季小結、半年講評、全年考核”的推進機制,集中攻堅、全面發力,力爭重點領域率先破局成勢。

          ——重抓重推創新驅動科教興省人才強省戰略。鄭州出臺特殊支持政策,完善領導體系和工作機制,全力服務省科學院重建重振與中原科技城、國家技術轉移鄭州中心融合發展。制定重大項目快速落地機制,創新輕資產“拎包辦公、拎包入住”,重資產“簽約即拿地、拿地即開工”的“雙拎雙即”服務模式,引進哈工大、北理工、鄭州呼吸健康研究院等大院名所17家,累計簽約華為、海康威視等重大項目158個,總投資超過1700億元。針對科創企業融資難問題,打造智慧島基金大數據服務平臺、智慧島信易貸平臺,設立50億元產業引導基金,引導商業銀行開展最高300萬元“人才貸”金融專項貸款業務,有效降低人才創業企業的融資門檻。實施加快培育創新型企業三年行動計劃,引導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推進“微成長、小升規、高變強”梯次培育。2021年以來,新增高新技術企業 1212家,總量達到4130家,同比增長 41.5%,新增科技型企業 2172家,總量突破1萬家,同比增長 27.7%,獲國家科技進步獎9項,全社會研發投入強度由 2018年的1.74%提升至2020年的2.31%,增幅居全國城市前列。分層分類實施專項行動,2021年培育創新創業團隊127個,引進青年人才10.6 萬人。推進“人人持證、技能河南”建設,實施大數據人才培養“碼農計劃”,3年培養10萬名應用型大數據人才,去年完成3.5萬人,引起國內外很多網絡信息公司關注。啟動實施“青年創業行動”,建立100億青年創新創業基金,規劃建設2個5-10平方公里的青年創新創業園,今年招引青年人才20萬以上,五年引進100萬以上。

          鄭州市青年人才公寓沁河苑項目,擁有齊全的室內配套,460㎡的共享空間配套生活服務和娛樂設施。小區內配套設施齊全植被茂盛,綠樹成蔭,景色宜人。

          鄭州市青年人才公寓沁河苑項目,擁有齊全的室內配套,460㎡的共享空間配套生活服務和娛樂設施。小區內配套設施齊全植被茂盛,綠樹成蔭,景色宜人。

          ——聚力做實優勢再造戰略。圍繞“流量”變“留量”,以“四條絲路”為依托、功能性口岸為支撐,健全航空引領、公鐵集疏為特征的國際性綜合立體交通樞紐體系,放大物流樞紐能級,加快產業互動融合。2021年鄭州機場年貨郵吞吐量突破70萬噸,連續兩年增速保持全國機場領先、總量穩居第6位。中歐班列形成了“六口岸、十二站點”的物流網絡,開行班次突破2000列,貨值同比增長74%,跨境電商零售進口藥品試點獲批,跨境電商交易額增長17.4%,鐵海聯運合作港口增加到6個,實現無縫銜接。新增A級以上物流企業18家,總量占全省55%以上,全年物流業增加值首次突破千億元大關。

          鄭州航空港

          ——做強做優數字化轉型戰略。在中部地區率先謀劃和建設數字鄭州“城市大腦”項目,集聚資金、資源、技術、團隊優勢,持續開展“城市大腦”項目集中攻堅,上線特色應用場景118個,成為全國首個全場景數字化運營城市,鄭州數字治理躋身全國一線城市行列。構建“鄭好辦”APP 手機端“掌上辦”、鄭州政務服務網PC 端“網上辦”、實體大廳端“一窗辦”及綜合自助一體機“就近辦”的“四端協同”線上線下深度融合政務服務體系,上線“一件事”和高頻事項798項,其中“零材料”249項;總辦件申請量255.4萬,辦結量超過99.8%,一體化政務服務能力在全國重點城市中由第22名前移至第10名。持續打造傳感器產業名片,目前全市傳感器企業數量由2018年的732家發展到3011家,產業規模由50億元壯大至150億元,年均增長45%,氣體傳感器占全國產量70%以上,在中國2020傳感器十大園區排名第5、中西部第1。

          鄭州中原區一核酸檢測采樣點,市民通過鄭好辦登記自己的信息后,掃碼采樣。

          ——創新引領制度型開放戰略。依托自貿區、航空港實驗區和各類海關特殊監管區,突出抓好口岸、保稅、通關、多式聯運、物流、金融六大體系聯動發展,大力推進監管體制改革、數字化應用、制度創新,加快服務貿易、技術貿易發展。累計形成制度創新成果240項,其中全國首創47項,獲批國家新一輪中歐區域政策合作案例地區,全年外貿進出口額完成 5892.1億元,增長19.1%,總量位居全國省會城市第5、中部城市第1。

          一項項舉措、一個個成績、一串串數據,都是鄭州市推進“十大戰略”行動,不斷突破嘗試的努力與堅持,更是全市上下共同扛起高質量發展大旗,展現的責任與擔當、能力與作風。

          以解決群眾身邊問題轉作風改作風

          為人民謀福祉是謀劃和推動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開展“能力作風建設年”活動就是要通過解決群眾身邊問題轉作風改作風,提升群眾工作能力,活動開展以來,鄭州市緊扣保障和改善民生,著力破解改革創新中的瓶頸制約、高質量發展中的突出矛盾、群眾反映的熱點問題、社會治理中的薄弱環節,深化“萬人助萬企”活動,盯緊“急難愁盼”問題,解決好群眾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讓群眾有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幸福感。

          (新建小學)二七區景中路小學(二七區隴西小學景中路校區)

          為幫助企業解決實際問題,提振企業發展信息,全市各有關部門聚焦企業問題,廣泛開展“萬人助萬企”活動,精準落實惠企政策,躬身入局紓困解難,經開區組織相關人員深入東風日產、富泰華等企業,了解企業生產經營情況,收集企業存在問題,做好生產要素保障。陸續幫助東風日產鄭州基地修復和加固護坡和圍墻,幫助富泰華30個小時恢復供氣、60個小時恢復供電,發放道路通行證120余張等,有力地保障了企業的正常生產經營。

          河南新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內,車間內工人正在進行流水作業。

          在鄭東新區,為增強企業內生動力、發展活力和整體實力,區黨工委把全面深入開展“萬人助萬企”活動作為檢驗干部能力作風最直接、最有效的生動實踐,建立完善“萬人助萬企”活動效果評價機制,不斷提升各級干部“上門服務”意識、能力和成效,持續為企業提供“保姆式”服務,創造最優良的發展環境。通過強化聯動,主動服務,屬地辦事處、相關職能部門強化與企業對接等方式形成支持企業加快發展的強大合力,以更大的成效助推經濟高質量發展。

          在通過“萬人助萬企”主動為企業紓困解難的同時,鄭州市還通過互聯網主動傾聽群眾呼聲,使各項決策部署、政策措施更加順應民意、更加符合實際。3月29日,“鄭州12345”手機APP上線應用,陪伴鄭州人37年的政務服務便民熱線,再添與群眾互動的渠道,群眾可以通過手機隨時隨地提訴求,實時查看辦理進度。在對群眾訴求施行閉環處理的同時,熱線平臺依照規定,根據訴求辦理情況自動打分,對承辦單位進行績效考核,對在辦理工作中,不履行職責,推逶、敷衍、拖延的,視情節輕重進行警示約談,追責問責,讓群眾問題得到更快更有效的解決。

          立足群眾,解群眾之所盼,在今年冬季的鄭州得到了印證,考慮到寒流影響,鄭州熱力集團按照鄭州市委市政府要求,在2021—2022采暖期實施了提前及延長供熱各一周的舉措,供熱時間達到了136天,成為鄭州市集中供熱以來持續時間最長的一個供暖周期。這背后并不是一個簡單數字的延長與改變,而是黨委、政府和企業擰成一股繩,從人民至上的出發點與根本點著眼和入手,圍繞群眾切身需求,辦實事、解民憂。

          雖然寒流之中的延長供暖讓鄭州人度過了一個“暖冬”,但“暖冬”過后國內多地疫情反彈卻阻礙了春天的腳步。為堅決守住不發生規模性疫情反彈的底線,鄭州市要求在細化疫情防控標準的同時,強化責任,以過硬的作風,以對群眾負責、對大局負責的態度,盡銳出戰,全力以赴抓好疫情防控。為實現精準防控、精細服務,鄭州市在社區層面成立了由社區干部、社區民警、社區醫務人員組成的“三人小組”工作專班,惠濟區裕華社區黨支部書記、主任軒海峰就是疫情防控三人小組的一員,同時也是裕華社區二級網格長,自疫情防控工作開展以來,他根據轄區實際,科學劃分網格,統籌協調三人小組成員,定期研討會商,科學研判,全力扎實開展社區疫情防控各項工作。大至疫情防控卡口、核酸檢測點的布控,小至隔離人員生活配給、垃圾清運,他都事無巨細親力親為。在全市16個開發區、區縣(市),210個街道(鄉鎮),3252個社區(村),均組建了“三人小組”工作專班,推動防控力量下沉一線,切實筑牢疫情防控第一道防線。

          連霍高速鄭州出入口,鄭州市公安局金水分局巡特警大隊的民警在“個人核酸證明查驗服務點”,查驗駕乘人員48小時內核酸檢測陰性證明。

          以群眾滿意為標準,用工作成效來檢驗,全市上下把“能力作風建設年”活動與為群眾辦實事結合起來,將活動開展成果轉化為推動城市治理高質量發展的生動實踐,讓群眾的獲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續、安全感更有保障。

          以制度化建設保證轉作風“常態化”“持久化”

          制度化建設是加強能力作風建設的根本之策。鄭州市堅持把“當下治”與“長久立”結合起來,把“點辦理”與“批處理”統籌起來,健全機制、常態長效,推動能力作風建設年活動持續發力、走深走實。

          ——建立清單化落實機制。堅持工作任務方案化、項目化、清單化,對重大任務、重點問題、重大改革三個清單實行臺賬式、動態化管理,掛圖作戰、跑表計時,把任務細化到項目上、進度具體到月份上、效果體現在數據上,定期盤點、對賬銷號,并通過區域觀摩、評優評差、典型示范、巡回督導、正面引導五項機制,推動重點工作突破帶動整體工作提升,以先進帶后進、后進學先進,確保各項工作任務落地見效。

          ——建立閉環推進機制。圍繞鄭州市委“十大戰略”行動和現階段重點工作、重大項目推進,建立周交辦、周例會、周講評機制,一周一碰頭,一周一交辦、一周一“答卷”,避免“一窩蜂”“打亂仗”;建立月觀摩、月督導、月通報機制,每月圍繞1-2個重點任務,至少進行1次工作觀摩和巡回督導,通過匯總情況、通報反饋,選樹一批先進典型,倒逼責任單位抓落實、抓推進、抓成效,帶動全市比起來、干起來,形成攻堅克難、銳意進取的濃厚氛圍。

          ——建立“對標學比干、擂臺大比武”機制。瞄準8個國家中心城市以及深圳、杭州、南京、蘇州等先進城市,按照“對等、對口、對應”、“跳一跳、夠得著”等原則,各地各部門分別選取短期追趕超越的對象、確定長期奮斗的目標,市級拿出一個全市高質量發展指標體系,各區縣(市)、開發區以及市直經濟發展口、社會管理口、民生服務口部門,分別制定各自指標體系。按季度以擂臺比武形式,分條塊、分層級搭建三類業績晾曬、經驗講評和工作考評平臺,縣區層面開展季度擂臺大比武,市直層面開展季度問政大比武,鄉鎮層面開展黨(工)委書記工作交流會,年終盤點排名,推動全市上下比學趕超。

          ——建立抓人促事工作機制。在村(社區)層面,開展黨組織書記“亮承諾、賽實績、比干勁”活動,建立鄉鎮擂臺比武、縣級專場比學、市級定期交流展示制度,有效激發基層干事活力。在鄉鎮(街道)層面,建立鄉鎮(街道)黨(工)委書記季度交流會制度,采取“兩推一訪”方式遴選發言人選,80名鄉鎮(街道)黨(工)委書記在全市舞臺發言,其中40%的交流發言人得到提拔重用。在市直部門層面,實施“雙抓雙促”(抓支部促黨組、抓述評促引領)活動,持續開展一把手走流程,推動機關黨建與中心工作深度融合,通過樹立典型、示范帶動,營造濃厚干事氛圍,促進基層工作整體提升。

          ——建立“四掛鉤”考核機制。圍繞發展質效、項目建設、市場活力三個方面,差異化設置指標,實行季度和全年考核,將考核結果與年度綜合考評掛鉤、與干部選拔任用掛鉤、與評優評先掛鉤、與要素配置掛鉤“四掛鉤”。同時,將考核與新型智慧城市建設、“互聯網+督查”、市域社會治理一體化建設有機結合,用事實、數字、業績說話,用實踐、實績、實效考核選拔干部,切實把“帽子”戴到有能力的人“頭上”,“板子”打到做虛功的人“身上”,倒逼干部自我加壓、自我提升,在崗在位在狀態,推動形成全市上下齊心協力、干事創業的良好氛圍。

          作風建設沒有“休止符”,只有“進行曲”。全市上下將不斷提高政治站位和政治自覺,突破“慣性圈”、打破“舒適區”,持續深入推進“能力作風建設年”活動,以“干凈干事干練”的優良作風,推動鄭州國家中心城市現代化建設邁出更大步伐、取得更大成效,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分享到: 編輯:張丹婭 統籌:楊觀軍

          相關新聞

          www.uuyoujiz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