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報全媒體記者 王翠 魯慧 通訊員 郭佳 文/圖
面對疫情,金水區農委黨員干部以黨旗為戰旗,以一往無前的沖勁淬煉疫情防控的決心,涌現出一批最美麗的“逆行者”,金水區農委黨員胡彥廣就是其中一名。
“哪里最艱苦,哪里就有他的身影。”這就是同事眼中的胡彥廣。今年已經51歲的胡彥廣總是沖在第一線,從寒冬駐守交通服務站、到下沉社區疫情防控點,再到封閉管理的隔離酒店專班,他總會主動向組織提出去最艱苦的地方、去完成最艱巨的任務。
為了外防輸入,從年初疫情以來,金水區在轄區各個高速入口處設置了交通服務站,胡彥廣第一時間報名參加駐守任務。在連霍高速東三環北站交通服務站,胡彥廣在寒風中一站就是8個小時,一守就是將近3個月。白天是來往車輛進出的高峰期,掃碼測溫、查驗核酸報告,對高風險來車人員進行勸返,胡彥廣顧不上喝一口熱水,吃一口熱飯;晚上氣溫驟降,胡彥廣鼻尖凍得通紅,他跺著腳,手持二維碼,核驗一輛輛入城的車輛,堅定地守護著這道生命安全防線。
這邊交通服務站值守任務剛一結束,他又響應組織號召,火速下沉社區疫情防控點。還沒到上崗時間,他卻早已趕到興達路街道辦事處,協助社區人員布置核酸檢測場地,拉好警戒線、畫好“兩米線”,張貼提示標語,做好一切準備工作。核酸檢測開始時,他耐心維持隊伍秩序,“請保持兩米距離,有序排隊”“請大家提前打開二維碼”“做完核酸請大家及時離開,不要停留”……一天下來,這些話胡彥廣不知道要重復多少遍,嗓子喊啞了,他還是對群眾充滿耐心,一遍遍重復;腿腳都站僵硬了,他還是在現場忙前忙后,不肯坐下休息一會兒。
“疫情防控隔離酒店專班急需人員......”“讓我去!”簡短的三個字鏗鏘有力。隔離酒店專班的工作,在大家眼里是在最危險的地方作最艱苦的戰斗,然而胡彥廣毫不畏懼,收拾好行囊就迅速趕往隔離酒店報到。工作中,需要接收隔離人員,核對、錄入隔離人員信息,每日采集隔離人員核酸樣本,進行體溫監測、情況問詢,乃至保障一日三餐,協助進行垃圾處理,以及協調各種事務,不僅要長時間與外界隔離,還要24小時待命,工作強度是很多年輕人都難以消受的,但是胡彥廣用堅強的意志堅守工作崗位,用暖心的話語和及時解決問題的態度,盡自己所能幫助大家渡過難關。
疫情以來,胡彥廣總是戰斗在前線,他是大家心中的先進黨員模范,是人民群眾心中的最美“逆行者”,但作為兒子、丈夫和父親的身份,他覺得“虧欠”家人很多。胡彥廣是一名人民公仆,兒子是一名消防戰士,因為工作的性質兩人身處異地,卻又為保衛人民生命安全并肩作戰。“這段時間,虧欠最多的就是家人,我和兒子都沒辦法回家,重擔全都壓給了我的愛人和兒媳,但她們從沒跟我抱怨過什么,每次通話都是叮囑和鼓勵,這也讓我和兒子能夠更加投入地戰斗。”
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役中,胡彥廣次次逆風而行,用實際行動展現了黨性淬煉之心不因年齡增長而褪色,用實際行動詮釋了老黨員的迎難而上、勇于擔當的鐵血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