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ck id="6birc"></track><option id="6birc"></option>
    <samp id="6birc"></samp>
  1. <samp id="6birc"></samp>
    1. <b id="6birc"><ins id="6birc"><ruby id="6birc"></ruby></ins></b>

    2. <tbody id="6birc"></tbody>
    3. <samp id="6birc"></samp>

        <progress id="6birc"><bdo id="6birc"></bdo></progress>

          <tbody id="6birc"></tbody>
        1. 《鄭州晚報》青春·戀曲 | 家國情懷,四世同堂嚴守“家規”

          2022-05-27 來源: 鄭州晚報 鄭州客戶端官方網站 分享到:

          《鄭州晚報》報道版面

          將好作風融入好家風,用好家風涵養好作風。這是新密市人民武裝部政委馬昕長期堅守的信條,也是馬昕家庭成員時刻遵守的“家規”。

          結婚20多年來,馬昕夫妻和睦、孝老愛親,敬業奉獻、熱心公益,用實際行動詮釋了軍人、軍嫂的家國情懷。同時帶動兄弟姐妹團結互助、開拓創新、共同發展,現已成為擁有43口人、四世同堂的大家庭。

          把家庭成員編成“連隊”

          2008年6月,馬昕從新疆軍區交流到鄭州警備區工作后,將農村老家的父母接到鄭州照顧。為讓二老更好地安享天倫之樂,馬昕建議兄弟姐妹搬到同一個小區居住,錢多的買房、錢少的租房。

          一家老小三四十口人生活在一起,如何更好地相處和管理呢?想到家庭成員中有幾個軍人,馬昕就將部隊的好作風融入家庭建設,把全家人編成一個“連隊”:自己擔任“連長”,負責家里大事牽頭決策、父母看病買藥和下一代成長教育;二姐馬艷擔任“副連長”,負責家里后勤保障、老人日常照料和家庭成員間的溝通協調;外甥楊威、外甥女楊潔分別擔任“一排長”“二排長”,是大家庭的“創業先鋒”,帶頭勤勞致富,支撐大家庭公共開支;侄子馬濤、外甥女陳凌是“通信員”和“文書”,負責家庭會議的召集和會務保障,監督年度發展計劃的實施……

          家庭“連隊”建成后,馬昕還制定了一套“連規”:家里大事全體成員一起協商,形成方案后分工負責抓落實;每月開一次“懇談會”,及時交心通氣,化解矛盾問題;春節前召開年度總結表彰會,為學習或工作成績突出的家庭成員發獎,每個人還要在會上報告一年來的學習或工作情況、下一年的發展規劃,方便家人日常相互監督、共同進步。

          △馬昕家庭成員就有關重大事項舉手表決

          用行動詮釋最美“家”力量

          為促進大家庭幸福和諧、共同發展,從2009年起,馬昕建議設立家庭“愛心基金”。

          “愛心基金”積攢到一定數額后,可組織全家陪老人外出旅游,又能作為孩子們創業的啟動資金,更是大家庭心系困難群體、攜手扶弱助殘的好幫手。

          10多年來,馬昕家庭通過“愛心基金”,為一級傷殘女孩馮瑩瑩捐款捐物,幫助其找到生活的動力和自信;資助聽障女孩徐文婷和媽媽宋愛鮮,讓母女均為重度殘疾的絕望家庭充滿陽光、奮發向上;為患骨癌的女孩苑苑籌集善款,給了她戰勝病魔的決心和意志;發動親朋好友共同資助盲人女孩王怡文,讓專業成績第一名、家中一貧如洗的她走進浙江音樂學院深造……

          面對大災大難,馬昕家庭挺身而出,用大愛和擔當扛起責任,用行動詮釋最美“家”力量: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后,馬昕家庭愛心捐款10200元,通過河南省婦女兒童發展基金會轉贈武漢防控一線;2021年鄭州遭遇特大暴雨災害,他們積極協調愛心人士運送救援物資,聯系朋友捐贈消毒藥品,還組織親朋好友捐款22616元。

          馬昕家庭被評為全國五好文明家庭、全國最美家庭、全國文明家庭、全國幸福家庭、全國書香之家。

          鄭報全媒體記者 董艷竹/文



          分享到: 編輯:朱琳 統籌:王戰龍

          相關新聞

          www.uuyoujiz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