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ck id="6birc"></track><option id="6birc"></option>
    <samp id="6birc"></samp>
  1. <samp id="6birc"></samp>
    1. <b id="6birc"><ins id="6birc"><ruby id="6birc"></ruby></ins></b>

    2. <tbody id="6birc"></tbody>
    3. <samp id="6birc"></samp>

        <progress id="6birc"><bdo id="6birc"></bdo></progress>

          <tbody id="6birc"></tbody>
        1. 《鄭州晚報》青春·戀曲 | 唯有熱愛可抵歲月漫長

          2022-05-27 來源: 鄭州晚報 鄭州客戶端官方網站 分享到:

          《鄭州晚報》版面截圖


          一張報,一座城;一座城,一張報。

          《鄭州晚報》改版20周年了,真快。回首與晚報的20年情緣,從讀者到員工,從青澀到成熟,總讓人生出許多感慨,也禁不住想起一句詩,“我原想收獲一縷春風,你卻給了我整個春天。”

          20年前,我上大二,那是紙媒的鼎盛時期。新改版的晚報祭出“新主流都市報”的大旗,雄心勃勃,一紙風行,深深地吸引著我,每次在圖書館拿到報紙都愛不釋手,從頭翻到尾,受益匪淺。

          那時候,晚報是一座山,壯美、挺拔。隴海西路80號,中原地區的新聞地標,一枝獨秀,我曾無數次路過,也曾無數次向往。

          10年前,懷揣著未被澆滅的新聞理想,從豫北返回鄭州,晚報對我敞開了大門。從此,一張報,成了安身立命之本;一座城,成了安居樂業之地。人生另一扇窗被打開,命運也發生了意想不到的改變。

          這時候,晚報是一條河,寬闊、澎湃,給了我底氣、力量,還給了我膽識、希望,可以說,在漫長而短暫的10年里,晚報承載了我對專業、對職業、對事業最自然、純粹、本真的熱愛。

          記者,從本質上說,是找故事、講故事的人。作為熱線記者,我每天穿梭于城市的大街小巷,接觸的大多是困難求助、糾紛投訴、突發事故、凡人善舉、奇聞軼事等。東奔西跑久了,街道熟悉了,經驗積累了,人脈擴展了,閱歷豐富了。

          我寫過《7旬夫婦撿廢品17年 為3個兒子結婚蓋房還債》,為常年住地下室的老夫婦而嘆息;寫過《一家兩代人接力贍養保姆40年》,為雇主一家兩代的至誠大愛而感動。多的時候,曾經一天發過6篇稿子,也曾深夜只身前往重大突發現場,日子忙碌而充實。

          一座欣欣向榮的城,必有一張生龍活虎的報。在鄭州,晚報具有相當大的影響力,有煙火氣,有公信力,有文化味,“飛入尋常百姓家”。作為晚報的記者,不停的見證和記錄、觀察和思考,我很知足。

          2016年記者節,每天都在報道他人的我,罕見地成為了主角。那一刻,我站在燈光璀璨的舞臺上,以河南省第三屆新聞戰線“好記者講好故事”十佳身份,講述自己從業10年的故事,百感交集。

          也是那一年,不滿足于“零敲碎打”的我,在領導點將下轉崗為深度記者,足跡從鄭州走向了全國。作為新聞中的奢侈品,我深知,深度報道困難多、挑戰大、風險高,但篇幅長、分量重、成就大,最能體現一個記者的高度和深度,也最能詮釋一家媒體的志向和抱負。

          非常感謝晚報給了我一雙翱翔的翅膀,2018年17個省、2019年13個省……一趟趟艱辛遠行的背后,是一篇篇熱氣騰騰的作品,《大涼山“懸崖村”的隱忍與重生》《重慶悲歌:無法抵達終點的22路公交車》……

          非常感謝晚報給了我一雙敏銳的眼睛,讓我以新聞的名義,透視社會現象的層層迷霧,觸摸形形色色的人性,記錄光怪陸離的世界,形成豐盛無比的生命體驗,不斷追尋屬于自己的人生價值。

          改版20歲,生日快樂!愿下一個20年,傾心如初見。

          鄭報全媒體記者 石闖



          分享到: 編輯:卜貝貝 統籌:王戰龍

          相關新聞

          www.uuyoujiz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