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ck id="6birc"></track><option id="6birc"></option>
    <samp id="6birc"></samp>
  1. <samp id="6birc"></samp>
    1. <b id="6birc"><ins id="6birc"><ruby id="6birc"></ruby></ins></b>

    2. <tbody id="6birc"></tbody>
    3. <samp id="6birc"></samp>

        <progress id="6birc"><bdo id="6birc"></bdo></progress>

          <tbody id="6birc"></tbody>
        1. 《鄭州晚報》青春·戀曲 | 鄭州用文化底蘊為我賦能

          2022-05-27 來源: 鄭州晚報 鄭州客戶端官方網站 分享到:

          《鄭州晚報》版面截圖

          展現游牧民族濃濃風情和皮雕技藝的馬鞍子,有感于王希孟《千里江山圖》中的那抹青綠制作的荷花手提包……一走進劉文民的工作室,琳瑯滿目的原創手工皮具作品讓人大開眼界。

          偶然,和皮雕結下情緣

          劉文民曾是一名鐵路職工,愛上皮雕純屬偶然。1998年,已從部隊復員回到家鄉鄭州工作的他去內蒙古玩,在朋友家看到朋友的老父親正在家里做馬鞍。

          刻畫、敲擊、推拉、擠壓,70多歲的老人旋轉刻刀在皮料上全情投入的狀態,深深地打動了劉文民,讓他對蒙古族皮雕技藝產生了濃厚興趣。回到鄭州,他便開始琢磨起來。

          “那時候交通不便,坐火車要兩天,還要輾轉其他交通工具,才能到朋友家,所以每次去,都非常珍惜向師傅請教的機會。”

          半路出家,師傅又遠在內蒙古,劉文民能在皮雕上有所精進,全靠軍人的那股韌勁。

          時光荏苒,2010年,劉文民在自己家的內蒙古特產店里專門為手工皮具開辟了一小塊地方。至今,劉文民還清楚地記得自己手工皮具的第一個顧客,“是個東北來的大哥,醫藥代表,他一眼就看上了我用最好皮料制作的一個錢包,我當時很驚訝,本來以為這是個小眾的東西,沒想到真的有人能欣賞。”

          從那之后,劉文民不再單純抱著玩的心態,專心經營。顧客也越來越多。

          皮雕手表帶、皮帶、錢包、手包、旅行包、皮畫、工藝裝飾品……定制五花八門,無奇不有。和機械化流水線不同,一件手工皮制品的制作周期從幾天到幾個月不等。

          在他眼里,皮具是有靈魂、有溫度的。他汲取傳統皮藝的手法,充分運用中國國畫、雕塑等工藝美術特點,采用流暢刀線與精細雕琢來刻畫山水花鳥、動物畫像、圖騰紋飾,濃濃中國味,使作品線條精美細膩,色彩富貴艷麗,極富立體感。明明是一塊皮,卻仿佛看到蝴蝶輕扇彩翼,花兒隨風搖曳。

          在這座城市開始對創作新思考

          獨樂樂不如眾樂樂,劉文民還開設皮雕皮藝培訓課程,收獲眾多皮粉,也有各地的人慕名前來學藝。

          2016年,命運給劉文民開了一個玩笑,他在檢查中發現患有重癥,漫長反復的治療過程,讓劉文民身心有了巨大的變化。他仿佛開悟了一般,對創作有了新的思考。他不再考慮其他,開始自由而充實的慢生活。心無旁騖、追求藝術創作并沒有帶來太大影響,門面店改成了工作室,高級定制反而多了起來。

          “鄭州是一座文化底蘊深厚、開放包容的城市,在這里,只要努力認真生活,就會被它賦能。無論是最初單純的熱愛,還是后來忙碌掙錢,再到追求內心寧靜,不管我選擇了哪一種生活方式,這座城市都張開懷抱容納我、滋養我。”

          拙匠是劉文民的印章,也是他的一顆初心。他將繼續在自己喜愛的皮藝田中耕耘前行,感動、分享萬物初始時的寧靜和質樸。

          鄭報全媒體記者 蘇瑜 文/圖



          分享到: 編輯:卜貝貝 統籌:王戰龍

          相關新聞

          www.uuyoujiz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