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鄭高鐵的建設對河南省“米”字形高速鐵 路網的構建至關重要。16日,在濟鄭高鐵濮鄭段即將開通之際,中國鐵路鄭州局集團有限公司組織“豫米聯八方·高鐵通九州” 媒體體驗采訪活動,提前揭開濟鄭高鐵濮鄭段的神秘面紗。
濟鄭高鐵位于山東省西部和河南省東北部,連接山東、 河南兩省省會。鄭州至濮陽段東起濮陽市濮陽東站,途經濮陽市、安陽市、省直管縣滑縣、鶴壁市、新鄉市、鄭州市, 終至既有鄭州東站。
濟鄭高鐵濮陽至鄭州段線路全長197.27公里,橋梁共178.24公里/7 座,橋梁占比90.35%,全線共設7個車站, 分別為濮陽東站、內黃站、滑浚站、衛輝南站、新鄉東站、 新鄉南站、鄭州東站,其中鄭州東、新鄉東站為既有車站。 鄭州樞紐鄭州東楊莊聯絡線6.23公里。
新建濟鄭高鐵東起山東省濟南市,終至河南省鄭州市, 是河南省“米”字形高鐵網的最后一撇。該工程通過鄭州、 濟南樞紐與京滬、濟青、京廣、鄭萬、徐蘭高鐵銜接,是我國山東半島地區至華中、中南、西南地區的快速客運主通道。
?本線的修建,是形成我國東中部地區向西連接云南、新疆出境通道,實現國家“一帶一路”戰略的需要;是溝通東部沿 海地區與中原、西部城市群,助力中原崛起、振興西部大開 發的需要;是促進沿線城市城鎮化進程,滿足中原城市群、 山東半島城市群城際運輸的需要;是完善區域快速客運網的 需要;是提高鐵路運輸能力和運輸質量,滿足區域社會經濟 持續快速發展的需要。
濟鄭高鐵濮陽至鄭州段開通運營后,濮陽市也將融入鄭州省會城市“一小時都市圈”,對豫東北地區經濟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和作用。
那么,濟鄭高鐵濮鄭段建設工程有什么建設亮點呢?
濟鄭高鐵濮陽至鄭州段所經地區經濟據點眾多、外部環境復雜,環境要求標準高,鄭州黃河公鐵橋、鄭州樞紐(地區)引入、并行京廣高鐵新鄉東站、跨越大運河(永濟渠) 滑縣浚縣段世界文化遺產等工點復雜特點。
亮點一:由我國自主研發的世界最高速動車組檢測列車, 在濟鄭高鐵鄭濮段創造了明線單列時速435公里、相對交會 時速870公里的世界紀錄。
亮點二:為國內首次在設計時速350公里的高速鐵路大 跨度鋼桁梁橋上鋪設無砟軌道。
主橋采用7-112m簡支鋼桁梁+(112+6×168+112)m連續 鋼桁梁。連續鋼桁梁為鋼結構材質,受溫差的變化變形大, 屬于柔性結構;而無砟軌道板為混凝土材質,屬于剛性結構; 由于二種結構差異引起變形不一致,兩者如何銜接過渡滿足 鋼軌的平順性、保證高速動車組的運營安全是需要攻克的難 點。為解決這一難點,創新采用一種設置過渡層的鋼橋面無 砟軌道連接方法,解決了鋼結構橋梁柔性橋面與剛性無砟軌道結構過渡的難題。
主橋溫度跨616m是目前國內設計時速350公里的高速 鐵路鋼橋無砟軌道鋪設無縫線路最大跨度橋梁,具有設計時 速高、溫度跨度大、梁軌作用復雜等顯著特點。是國內首次 在跨越大江大河的大跨度鋼橋上鋪設無砟軌道,取得了無砟 軌道鋼橋技術的重大突破。隨著我國高速鐵路的建設和橋梁設計施工水平的提高,還會有大量跨江跨河的大跨度鋼橋, 該橋的建設將為我國大跨度無砟軌道鋼橋的普及提供寶貴的技術積累。
亮點三:為世界上首次實現鐵路橋梁跨度40m預應力混 凝土簡支箱梁整孔預制架設的規模化應用。
目前,我國高速鐵路預制架設簡支箱梁的最大跨度為32m,因受運架設備的控制,跨度大于32 m的簡支梁基本采 用現澆法或節段拼裝法施工。濟鄭高鐵黃河橋北岸共建段344孔40m簡支箱梁采用預制架設法施工,為世界上首次實現鐵路橋梁跨度40m預應力 混凝土簡支箱梁整孔預制架設的規模化應用,是高速鐵路建 造技術的重大提升與突破,標志著我國40m預制簡支梁建造 技術從研究試驗階段向工程應用階段的順利邁進。
該關鍵技術對于縮短鐵路建設工期、減少連續孔跨結構數量、提升經濟性均有重要意義,有助于完善我國具有獨立知識產權的高速鐵路橋梁建造技術體系,對于我國高速鐵路的長期發展和實現“走出去”戰略具有積極推動作用。
亮點四:為國內首次最大規模高鐵1/42號道岔插鋪成 功,創造了有砟高速道岔在既有大型高鐵樞紐長距離縱移、 曲線段插鋪到位的國內紀錄。
本項目需利用既有徐蘭高鐵京廣場鄭州東南東上、下行 聯絡線插入兩組1/42號道岔在鴻寶線路所接軌,來實現濟鄭高鐵與徐蘭高鐵、京廣高鐵間的互聯互通,對強化河南省交通區位優勢、完善全國路網結構具有重要意義。 本次施工位于運營的徐蘭高鐵正線路基內,面對施工空 間窄,交叉作業多、安全風險大、施工協調難等難點,1000余名作業人員利用晚上天窗點連續 9 個小時鏖戰,拆除既有鋼軌、道岔縱移精確落位、回填道砟、道岔焊接及鎖定軌溫 等五大工序,涉及到鐵路系統內所有專業參與配合,以分鐘為單位卡控每道工序,確保施工進度和質量雙保障。此次插鋪的1/42號道岔全長157.2米,總重量 262 噸,是我國目前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在高鐵樞紐中插鋪型號最大、長度最長的有砟高速道岔。該道岔的直向通過速度是350km/h,側向通過速度是160km/h,能夠大大縮短列車轉線時間,提高通行效率。
徐蘭高鐵每日正線圖對列車76對、京廣聯絡線54對, 運輸極為繁忙,為最大限度減少對徐蘭高鐵正常行車的干擾, 施工采用半封鎖施工,大大增加了作業難度和施工風險。在 臨線高鐵正常行車條件下,整組道岔在2%的坡度一次縱移370米、橫移1.3米插鋪到位,這在國內道岔插鋪施工尚屬首次,創造了有砟高速道岔在既有大型高鐵樞紐長距離縱移、 曲線段插鋪到位的國內紀錄。
亮點五:為國內目前黃河上最長的公鐵兩用特大型橋梁。
合建段全長12.18公里,下層為濟鄭高鐵雙線和鄭新市域鐵路雙線,上層為設計時速100km/h雙向六車道的鄭新快速路, 具有結構體量大的特點,是目前黃河上最長的公鐵兩用橋梁。
亮點六:獨特的滑浚站。
安陽市滑縣、鶴壁市浚縣作為豫北地區的兩個人口大縣, 兩縣作為河南知名的歷史文化名城,也是華夏歷史文明的典 型代表。在城鎮布局方面,兩縣城區邊緣最近處相距僅6公里,結合這顯著的地理位置特點,濟鄭高鐵滑浚站選址于安 陽市滑縣、鶴壁市浚縣的兩市、兩縣交界處上,并且設置了雙側南、北站房,這也是滑浚站的獨特之處。站位的選址、 站房的設置能充分兼顧區域經濟、優化區域產業結構,對促 進滑縣、浚縣經濟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兩座站房從傳統的宮殿式建筑形式入手,將建筑整體形象凝練成六個巨柱頂起出檐深遠的坡屋頂,形成視覺上的巨構體系,傳達出“大象無形”的威嚴氣質。兩座站房體量上完全相似,代表的是不同的中國傳統文化,滑縣站房采用白麻石材、木本色斗拱,引入青銅器特有的元素符號突出夏商周特色;浚縣站房采用豎紋石材、紅色斗拱,選用傳統的宮殿建筑樣式突出漢唐特色,充分體現兩座站房“和而不同”的設計理念。
亮點七:注重綠色環保、文物保護設計。
本項目跨越衛河(永濟渠)滑縣浚縣段,該環境敏感點是世界文化遺產中國大運河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因此,環境保護要求極高。
在設計中充分考慮綠色環保、文物保護設計理念。為了 確保大運河遺產本體、歷史水系、未來通航和展示利用等不 受影響,設計過程中遵循對文物最小干預原則,通過多方案 比選、專題論證等方式最終確定了跨越運河段橋式方案,采用大跨度橋梁使基礎避開運河本體,優化孔跨布置最大限度減少了其緩沖區范圍內的基礎數量,同時考慮景觀協調性, 盡可能縮小橋梁體量,采用以灰色為主色調的外觀設計,針對施工過程中可能產生的不利影響制定了嚴格的減緩措施, 最大程度減少了對文物本體及環境的干擾。
正觀新聞·鄭州晚報記者 張倩/文 馬健/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