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1日,遼寧丹東一女子駕車帶父親外出看病,因健康碼顯示為黃碼被攔,女子稱社區給開了證明,當天也做了核酸,但民警表示黃碼不能離開。交涉過程中女子倒地,其父親上前擊打民警,事后女子被行拘10日,其父因涉嫌襲警罪被采取刑事強制措施。23日下午,記者從丹東市委宣傳部了解到,當地已注意到網絡相關輿情,正在對相關事件進一步調查。“至于是否會發布新的通報,需要看公安部門。”工作人員稱。
此前警情通報
2022年6月21日18時許,丹東市公安局振興分局一經街邊境派出所接市局110指揮中心指令,在振興區十緯路卡口附近有群眾正在阻礙民警依法執行職務。接警后值班民警立即趕往現場。經了解,郝某莉(女,41歲)與其父郝某成(男,70歲)駕車往返十緯路交通卡口時,因其健康碼顯示為黃碼先后兩次闖卡被執勤民警依法攔停。郝某莉拒不配合遵守防疫規定,下車與民警爭執,過程中其父郝某成上前擊打民警面部。 一經街邊境派出所依法展開調查。目前郝某莉因阻礙執行職務予以行政拘留十日;郝某成因涉嫌襲警罪被采取刑事強制措施。
丹東市公安局振興分局
2022年6月22日
環球時報評“丹東襲警案”:用更多事實化解爭議
遼寧丹東一女子與其父親外出就醫,因“黃碼”被攔而與執勤民警發生肢體沖突一事引發輿論持續爭議。目前當地警方已發布通報,并對當事人做出相應處理。相信警方的通報有其法律依據,但這一事件卻引發了網絡熱議,也提醒有關方面思考,如何更好地兼顧情理法、使執法達到最好社會效果。
這件事目前還有一些細節尚不清楚,而這些細節正是引發爭論的關鍵。比如網傳的視頻顯示,女子稱自己有社區開的證明,當天也做了核酸,但為何還是發生了這樣的沖突?要知道,“帶父就醫被攔”很容易在輿論場上激起爭議,引發民警的做法是否過于生硬、有失人情的質疑。
與此同時,還有一份網傳的社區證明顯示,允許女子一人前往指定醫院取藥。在另外一則媒體報道中,涉事女子承認自己持有48小時核酸通行證和社區證明,但父親沒有開證明。這引起了女子與其父兩人共同出行是否合規、其所前往的是不是指定醫院、就醫事項究竟有沒有到必須闖卡那么“急”等疑問。
事情發生以后,丹東方面的通報來得很快,它沒有回避輿論的熱點,但提供的信息尚未能平息輿論爭議。我們認為,官方可以提供更多權威信息,對事情的是非對錯、來龍去脈進行梳理還原,以實事求是的態度,用客觀完整的事實回應輿論質疑。這個過程中,輿論也有必要保持耐心,特別是對將事情“標簽化”的傾向應保持警惕。
無論如何,這件事情的發生都令人遺憾,因為它原本大可不必用這種方式“上熱搜”。對于如何統籌疫情防控和正常醫療服務,國家衛健委有明確的指導規范,比如要求各地設立“黃碼醫院”等等。包括丹東自己就有“黃碼醫院”,對封控區或隔離點的患者如何轉運等也有非常細致的規定。在很多地方都有大量實踐的情況下,按理說“黃碼”人員按照相關規定就醫不應該是個問題,警民肢體沖突更是可以避免。
有時出現矛盾也是正常的,很多事情在法律上也不難判定,然而在按照法律法規辦事的前提下,如何既嚴守規定,又讓執法更有溫度,在解決基層摩擦的同時,不讓它留下“心結”,各地的探索和努力沒有止境。促進社會不同群體的相互理解,才能從源頭上減少矛盾的發生。就丹東的事情來說,如果涉事父女更加尊重和遵守規則,如果民警用更人性化的方式勸說,或在遵守規定的前提下提供更多協助解決問題,事情也許就是另外一個結局。
據報道,涉事女子稱自己會服從大局,也會進行申訴,丹東公安振興分局工作人員則回應稱,申請復議按照正常流程進行即可。相信這一事件,最終會得到合理的解決。與此同時,讓公共服務更加便利、執法更加人性化,讓公眾更加尊重法律、遵守規則,更好執行相關規定,“丹東襲警案”的啟示同樣值得我們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