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報全媒體記者 李曉霞 鞏義時報 吳瑞霞 通訊員 張瑞超
“距‘7·20’還不到一個月時間,要不是政策好,我們哪能分到像別墅一樣的新房?”近日,記者在鞏義市河洛鎮石板溝災后重建新村項目工地,遇到正在看房的李女士,她喜滋滋地說,這是第五次來了,“每次來,都有不一樣的變化。看樣子,俺年前就能住進新房了”。
建成現代化居民社區或新村
“新家園”,這樸素而溫情的三個字對于受災群眾來說,不僅是遮風擋雨之所,更是庇護心靈之所
河洛鎮位于鞏義市北部,淺山丘陵地貌,南環洛河、北瀕黃河,邙山東西橫貫全鎮。鎮域面積112平方公里,轄22個行政村,人口3.75萬人,災后現常住人口約2.1萬人。因沖溝、丘陵等地形限制和歷史原因,群眾居住較為分散,多數宅基為前院后窯沿溝分布。
“7·20”全鎮因災倒塌房屋581戶1715間,嚴重損壞房屋2427戶9983間,一般損壞房屋1245戶4797間,經濟損失合計91516.71萬元。
據悉,河洛鎮受災最直接原因就是沖溝洪水和黃土坍塌,特別是鎮東部各村,由于地處丘陵腹地,在重大自然災害中,極易形成“孤島”,災中救援難度大,災后恢復代價大。所以,該鎮鼓勵群眾進行集中安置,通過科學規劃災后重建,打破全鎮原有沿溝居住、錯落分散的落后布局,依托現有骨干路網作為框架,建成現代化居民社區或新村,徹底解決居住自然條件差、安全隱患大的難題。
不惜代價趕進度 爭分奪秒搶工期
河洛人并沒有畏懼和退縮,以昂揚的斗志、堅定的信念投身于災后重建中,砥礪奮進,唱響了一首災后“重建之歌”
艱苦細致的工作,把黨的關懷和政府的幫扶政策傳達到千家萬戶,四個“做好”穩定了群眾情緒,鼓舞了群眾信心,讓受災群眾看到了鎮黨委政府不惜代價趕進度、爭分奪秒搶工期的信心和決心。
做好隊伍建設,建強協調機制。把指揮部建到項目一線,并成立了項目臨時黨支部。在項目推進中,采取一地塊一專班模式,指定一名班子成員帶領業務骨干、包村干部組建重建專班,使項目前期征地拆遷、建設協調速度加快推進。做好頂層設計,明確建設模式。為項目順利推進,還就社區項目向市政府做了專題匯報,通過市國投公司采取“n+5”投融資模式,保障了資金來源,加快了項目進度。做好程序統籌,提高工作效率。前期同步開展規劃編制、項目評審、地質勘探、附屬物清點等工作,大幅縮短了籌備時間,為項目正式開工打下堅實基礎。做好過程管控,隨時解決難題。在保障質量和安全的前提下,定期召集設計、施工和監理單位召開項目技術確定會,在設計最終審批前,對施工中出現的技術性問題集體研究,采取邊設計邊施工的方法,進一步加快了施工進度。
在具體推進中,結合各村受災實際和評估鑒定結果,充分尊重群眾意見,一村一策、一事一議、一戶一議。各村通過建立分類微信群,收集村民各類訴求,及時解答政策問題,有效提升了溝通效率,給受災群眾吃了一顆“定心丸”。
為確保受災群眾盡快得到妥善安置,該鎮結合實際,依托政策,采取分類推進的方式,積極開展農村住房災后恢復重建工作,主要思路是:引導安全區域輕微受災戶修繕加固,避免危險區域受災戶原址重建,鼓勵受災群眾集中安置,快速推進集中安置區選址和建設。
越來越多群眾 圓了“安居夢”
民生事,無小事,一組組數字就是一份份讓群眾滿意的民生答卷。
如今走進河洛鎮,各村正以嶄新的面貌重獲新生。近一年來,河洛鎮發生著可喜的變化,曾經滿目瘡痍的家園變成了各具特色的小區、新村,越來越多的群眾正走在圓“安居夢”的路上。
6個農村住宅災后集中重建項目,其中社區安置項目2個,新村安置項目4個。
香玉社區項目共有19棟樓,總用地面積65329.66平方米,總建筑面積11.53萬平方米,容積率1.76,共1066套,其中用于安置受災群眾494戶(神北、神南、寺灣、南河渡、康溝、石關、廟門、古橋、五龍、蔡溝、水峪、石板溝、雙槐樹、仁存溝、沙魚溝、金口、源村、英峪、洛口、西石溝、榮腦等21個村受災村民),1580人。項目主體已于4月30日封頂。
沙魚溝社區項目占地25.14畝,建設10棟住宅樓140套,總建筑面積18672.11平方米。擬安置受災群眾140戶520人。項目主體于6月29日封頂。
西石溝新村項目占地43.39畝,計劃建設安置房105套,總建筑面積8152.16平方米,擬安置受災群眾105戶365人,目前項目已全部完工,配套工程已全部完工。主體已全部完工并實現分房。
石板溝新村占地面積62.94畝,計劃建設宅基地111套,建筑面積約13359平方米,擬安置受災群眾111戶,目前項目主體工程已全部完工并實現分房。
金口新村占地33.89畝,計劃建設76套,總建筑面積9773.58平方米。擬安置受災群眾76戶,目前項目已全部完工,配套設施全部完工。主體已全部完工并實現分房。
英峪新村項目占地133.94畝,計劃建設166套,總建筑面積24522平方米。目前主體已全部完工并實現分房。
目前,該鎮的災后重建正開展得如火如荼,雖然離受災群眾全部安置還有一段距離,但李女士和許多受災群眾一樣,都在安排裝修的相關事宜了。她呵呵笑著說:“從一棟棟高樓和一座座時尚小院里,我感受到了黨委、政府的民生情懷,感受到了黨委、政府的溫暖和力量,看到一件件民生實事被辦實辦好深感幸福。”
和鞏義其他鎮村一樣,受災群眾新生活的大幕正徐徐打開,他們于災難中重生、在希望中前行。河洛鎮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不但要堅持讓受災群眾住進新房子,還要讓他們過上好日子。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河洛鎮受災群眾的生活將會實現新提升、煥發新氣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