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日,正值中午12點,新密市袁莊鄉郭莊村村民郭向麗正在家中廚房忙碌,打開水龍頭,干凈的清水緩緩流出,她一邊麻利地清洗青菜,一邊介紹說,“十多年前我們家都是挑水吃,架通自來水后吃水很方便,隨著暴雨損壞的管網修復,自來水又可以通到家里了,又干凈又放心。”
新密水資源匱乏,屬嚴重缺水型縣(市),疊加“7.20”特大暴雨造成14個鄉鎮138處農村供水工程因災受損等因素,全市農村居民用水安全受到嚴重影響。
為全力保障基本民生,解決43萬農村居民的飲水安全問題,新密市水利局以水毀水利工程修復重建工作為抓手,組建農村供水災后重建工作專班,走訪村組干部群眾,實地勘測調研水利工程水毀情況,列出項目清單和任務清單;按照緊靠民生、“輕重緩急”、“先重點后一般”、著力“提檔升級”的原則,結合上級下達資金批次和上報省市災后重建項目臺賬,明確任務責任,嚴控時間節點,分批實施農村供水應急搶險及災后恢復重建工程;實行日碰頭、周例會工作制度,倒排工期,掛圖作戰,跟蹤督導,強力推進,同時抽調專業技術骨干分包項目,加快推進恢復重建工作,共爭取各級資金5779萬元,138處農村供水災后重建工程于2022年5月份汛期前完成建設任務并發揮效益。全面鞏固拓展農村供水的成果,針對農村供水薄弱環節,多方籌措地方資金實施39處農村供水災后重建續建工程,于去年底完成主體工程建設,目前工程正常試運行發揮效益,高質量完成了鞏固農村飲水安全脫貧攻堅成果及農村供水災后恢復重建各項任務,保障全市農村群眾持續用上放心水、安全水。
值得一提的是,隨著農村供水工程項目的實施,新密市不斷強化數字賦能,完善長效管護機制,積極嘗試“單點登錄、統籌管控”的管理模式,打造農村用水智能自動化水務管理。“通過App,我的手機可以全天候實時查看水源井、調蓄水池情況,遠程操作管控機電設備的開啟和關閉,智能化滿足不同時段群眾的用水需求,極大節省了山丘地區農村供水管理的人力、財力投入。”霍雷廟水廠廠長麻改定說。
新密市水利局黨組成員、副局長樊小會表示,下一步,新密市將按照構建“大水源、大水網、大水務”的工作思路,積極探索投資、建設、管理、運營新模式,創新體制機制,加快推進農村供水“規模化、市場化、水源地表化、城鄉一體化”,全面提升農村供水能力和保障水平。
正觀新聞·鄭州晚報記者?薛璐 通訊員 張偉博 薛會露/文 王洪濤/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