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科普小知識:為了匹配不斷變異的流感病毒,流感疫苗的成份每年都在更新,所以每年都要接種一次當年最新的流感疫苗,才能有效預防流感哦。
每年的流感疫苗,都是在世界衛生組織(WHO)公布了預測“即將可能流行的流感病毒”之后,才能開始進入疫苗的制備階段。
由于流感病毒非常容易變異,為了更好的預防流感所引發的公共衛生事件,WHO組織124個成員國共同組成了一個全球流感監測與應對系統(GISRS),涵蓋148個國家流感中心,對各國的流感病毒進行監測。
最終由專家共同商討,推測出接下來的這個流感季可能會引發流行的流感病毒,并于每年2月份和9月份,分別公布北半球和南半球的預測結果。
所以說,每年的流感疫苗,都是針對當年流行病毒配置的全新疫苗。
——流感疫苗的真面目——
流感病毒分為甲(A)、乙(B)、丙(C)三型,流感疫苗中主要包含的是甲型中的H1N1病毒和H3N2病毒,可以稱呼它們為甲1和甲3;同時還包含乙型流感病毒的兩個譜系,分別是Bv和By。
誰的覆蓋率更強?
目前國內的流感疫苗分為三價和四價兩種,顧名思義,三價流感疫苗就是包含三種流感病毒,四價就是四種。那到底哪種疫苗好呢?
很多人以為三價流感疫苗就是“甲1 + 甲3 + Bv”,四價就是在這個基礎上多了一個“By”,其實這個認知是錯誤的!三價流感疫苗其實是在包含“甲1和甲3”的基礎上,每年會在乙型流感的兩個譜系,也就是在Bv和By中進行二選一。
然而研究數據顯示,乙型流感病毒的兩個譜系之間存在交叉流行或者是共同流行的趨勢,并且相關研究證實,以我們現有的技術和能力,很難準確的去判斷即將到來的流感季中,乙型流感病毒的哪個譜系會占據主導地位。
那么WHO的預測準確率有多高呢?
正如這兩張圖所呈現的結果一樣,白色的部分是當年三價流感疫苗中推薦的乙型流感病毒的譜系,黑色的部分是由疫苗中不包含的病毒譜系所導致的發病率。
結果顯示:在美國,約有46%的乙型流感病例都是當年三價流感疫苗中未包含的病毒,歐洲更甚,高達58%。也就是說對乙型流感病毒流行情況的預測準確率,只有50%。
有人說,“甲3”才是更容易導致流感流行的病毒,比如目前正在南方省份流行的流感病毒,就是以H3N2(甲3)為主的,所以接種三價足夠了,是這樣么?
當然不是啦。
有研究通過10個流感季的數據進行分析,發現即使在以甲型流感病毒為主要流行的季節中,乙型流感病毒也可以導致1%-82%不等的發病率,平均發病率大概在25%-30%之間。而且乙型流感更容易讓2歲-39歲之間的兒童和年輕人發病。
——不同病株之間會有交叉保護嗎?——
接種疫苗,是為了讓我們的體內產生能夠對抗疫苗中所包含病毒的能力,就像給我們的身體警察(免疫細胞)發了一張“通緝令”,這樣一旦我們的身體警察看到符合通緝令上描述的病毒,就可以在它發展壯大之前直接將其消滅。
然而,雖然H1N1、H3N2以及Bv和By病毒都稱為流感病毒,但他們卻分別擁有屬于自己的“通緝令”特征,也就是說我們的免疫細胞如果拿到的是Bv的“通緝令”,基本上是認不出“甲1、甲3和By”的。
有人說,既然每年都是這四種病毒,那何必年年都來打呢?又怎么能說每年的疫苗都不一樣呢?
如前文所說,流感病毒非常容易變異,所以我們才要每年重新對其流行進行預測。那什么是流感病毒變異呢?這是一個比較復雜的知識體系,懂苗君就不在這里為大家進行專業的描述了,我們可以這樣通俗的理解,就好像一個人用了易容術,或者做了整形手術,但是他的DNA是不會變的。對,就是這個道理,你明白了么?
——流感疫苗的選擇題——
我們接種流感疫苗,是為了預防流感以及流感有可能給我們帶來的嚴重并發癥。接種疫苗是目前預防流感最有效、最經濟的手段,沒有之一。
而流感疫苗是根據既往的知識和現有的技術手段對未來的一種預判,當然,沒有任何一種預判是可以100%準確的,在預判未來這件事上,再好的經驗和技術,也離不開一定的運氣。
如果說預防流感是“60-70%的技術”加上“30%-40%的運氣”,那么就像前面所言,我們對疫苗中乙型流感病毒的預測準確率只有50%。
選三價,相當于原本占60-70%的技術又讓出一定比例給運氣,同時也就給流感預防增加了更多的風險和不確定性。因為選三價就意味著我們不得不去賭一把,賭一賭今年乙型流感病毒的大部隊會不會找上門,賭一賭今年的三價對乙型流感病毒的選擇,是否押對了題。
所以,我們是選擇更多的風險呢?還是選擇更全面的防控呢?
疾病面前,沒有賭博。四價流感疫苗,幫你降低選擇的風險,給你更全面的流感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