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報全媒體記者 景靜
今年以來,二七區淮河路街道黨工委認真落實“摘星奪旗”要求,以黨建引領為核心,積極開展“紅色物業”拓展工程、“光合共創”聚力工程、“三級網格”數治工程、“聯盟黨建”賦能工程、“一社一品”特色工程等“五項工程”,以高質量黨建全面提質社區治理效能,實現基層黨建工作品牌化、社區治理現代化。
實施“紅色物業”拓展工程,實現樓院共建共享規范
突出黨建引領,聯合轄區物業公司成立紅色物業聯盟黨委,探索形成“一核三融五更優”的工作思路。
通過單獨建、聯合建和選派黨建指導員等多種方式,先后創建亞新物業、中房物業等11個紅色物業,實現黨的組織全覆蓋。
建立“交叉任職”工作機制、“社區、物業和業主委員會”三方聯動議事機制、紅色物業落實“365”工作機制等,拓展服務范圍,促進問題化解,提升服務品質,推進物業服務標準化、專業化、精細化。
成立紅色社工,對無主管樓院實施連片管理,形成了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的自治體系。
實施“光合共創”聚力工程,實現幸福和諧自治專業化
率先打造了淮河路街道社區治理光合共創空間,建立社區社會組織紅色聯盟,搭建了公益平臺、孵化平臺、議事平臺、文娛平臺、服務平臺五大平臺。
依托公益平臺,發動愛心企業100余家,撬動社會資金近2000萬元,服務群眾8萬人次,形成了一批特色公益服務項目。
依托孵化平臺,成功孵化了127個社區社會組織,開展服務活動2000余場。
依托議事平臺,成功解決了連心胡同日間照料中心引進、興華街36號院業主委員會成立、綠云小區高層停水糾紛等問題,真正實現了民事民議、民事民決。
依托文娛平臺,以社區文化藝術節點亮居民新生活,真正把精神文明送到群眾家門口,全方位推動社區治理“四治融合”。
依托服務平臺加強“一老一小一青壯”重點領域建設,實施公益項目35個、建成日間照料中心9個。
實施“三級網格”數治工程,實現社區文明法治精細化
以“服務一網通辦、轄區一網統管、居民一網互聯、資源一網共享、安全一網守護、矛盾一網解決”為目標,將街道劃分為一級網格1個,二級網格12個,三級網格55個,建立“橫到邊、縱到底、全覆蓋、無死角”的三級網格作戰單元。
融合駐區單位、行業協會、“兩新”組織以及樓院“三類組織”等各方領域力量,重點圍繞環境整治、平安治安、文明公益、疫情群防群控等重點工作,突出智慧社區建設、“三類組織”力量發揮、五員進社區、“三零社區”創建、群眾文明建設等內容,形成了數治、自治、法治、德治相融合的工作局面。
實施“聯盟黨建”賦能工程,實現宜業興業精準化
結合“三送一強”、“萬人助萬企”活動,踐行“精準服務免打擾”理念,形成“369”服務機制,依托街道新經濟產業聯盟黨委,推行“企業下單、黨委接單、專員定單、團隊做單”模式,組織“共創·共融·共生”電商新未來主題沙龍等活動5次,達成電商直播、創業孵化、產銷合作等項目20余個,形成了抱團取暖、優勢互補、齊頭并進的良好發展態勢。
面對疫情沖擊,轄區電商企業逆勢增長,上半年致歐家居科技和海一云商營業額分別達到12.2億元和28億元。
實施“一社一品”特色工程,實現支部過硬品牌化
以街道有特色、社區有品牌為目標,突出黨組織核心力量,堅持黨建引領基層治理,以新時代文明時間站點為陣地,創新“學、講、宣、做”四個環節,打造過硬隊伍,建立“網格吹哨、街社報到”工作模式,大力推進黨建工作品牌建設,構建“一社一品”發展模式,以特色品牌為帶動,促進城市基層黨建工作提檔升級,推動基層善治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