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觀看視頻
8月18日,中央氣象臺發布今年首個氣象干旱黃色預警,作為長江入洞庭湖的“四口”之一的藕池河,河流數次斷流甚至干涸。8月25日,正觀新聞記者走進湖南省岳陽市華容縣鲇魚須鎮的高山村。
土地裂開的縫隙甚至能塞下成年人的手掌
持續近兩個月高溫,河流水量嚴重告急
許仙轉過頭,從屋里的柜子上翻出一頂嶄新的帽子,“舊的那頂用了好幾年,這是插秧的時候買的新帽子,就為了今年的秋收。” 他干瘦的手摩挲帽子的邊緣,因為常年勞作而黝黑的面容上更添一份悲戚,“走吧,我帶你們去地里看看。”他將帽子戴在頭上轉身出門,略彎的脊背像極了墻上掛著的鐮刀。
在湖南省岳陽市華容縣鲇魚須鎮的高山村,已至秋收時節,千里稻田卻仍舊一片青翠,稻田里土地干裂,高溫下河道斷流,擺在農戶眼前的,是農作物的減產危機。
這不是高山村許仙一家農田的秋收現狀。八百里洞庭遭逢大旱,湖南多個縣市均開展搶災救災抗旱行動,通過河道清淤疏浚、抽水機多級提灌的方式,為干旱農田提供灌溉用水。多地村民亦紛紛自籌資金打井抗旱,但人力有窮時,尤其是在近兩個月的高溫后,恰逢中稻農忙期與晚稻孕穗期的雙重旱情,帶給各地農田迎來了更加艱巨的挑戰。
記者了解到,7月24日,華容縣藕池河東支(鲇魚須河)斷流;8月5日,洞庭湖城陵磯站水位降至24.50米,較往年提前4個月進入枯水期;8月9日,華容縣鲇魚須河斷流;8月15日,長江華容段低水位報警,華容河低水位報警,山塘水庫蓄水量嚴重告急,全縣農田受旱面積超過28萬畝……一場持續時間長、波及范圍廣的特大旱情席卷華容。
稻田地表層干裂,縫隙能塞下成年人手掌
8月25日14時,在氣象部門接連兩天的臺風“馬鞍”登陸暴雨預警中,華容縣鲇魚須鎮的高山村,太陽仍舊耀眼的懸掛在頭頂。
樹木掩映的低矮平房下,67歲的王春秀坐在屋子里,面前是半筐帶殼的棉花,門口早已干涸的河溝旁,一棵發黃萎蔫的桃樹,看起來似乎已經枯死。屋子里靠墻放著一個化肥袋,裝著已經剝好的棉花。
“從6月底到現在,已經快2個月沒下雨了。”距離9月初的收割期僅剩不到一周,往年的稻田本應該是黃澄澄的豐收景象,而王春秀家的稻田還是綠油油的大片,僅有稻田邊幾米的位置抽了穗,呈現出淡淡的黃色,用手一揉,全是干癟的谷殼。正觀新聞記者走訪時發現,稻田地的景象比預估的更加嚴重,土地表層干裂,裂開的縫隙甚至能塞下成年人的手掌。
干癟的谷殼
“綠色的(稻谷)都已經出不來了,黃色的(稻谷)也沒有稻米,現在下暴雨澆地也沒有用了,需要水的時候沒水,這片地的田基本上都要廢掉了。”王春秀的丈夫許仙重重的嘆了口氣。
高山村村民許仙在自己的田地里
滿目青翠中是干癟的谷殼
王春秀家約有一百多畝稻田,春季5月初播種,今年9月初收獲。每一畝稻田中,投入都要花費至少800至1000元左右。從播種、育苗、插秧、施肥到平時的管理養護、以及春種之前的整地和秋收時節的收割。據她的老伴許仙所說,收成最好的時候,一畝地最多能達到1400斤。而今年旱情影響下,百畝稻田面臨減產危機。
和時間搶收成,確保顆粒歸倉
從岳陽縣城到高山村,不過10公里的路程,田野中觸目所及全是大片綠色與淡黃色交織的稻田。與王春秀家的稻田情況一致,這種稻谷都是因為在出穗期缺少足夠的水源,而無法成功出穗,部分頑強成活的稻穗里面也全是干癟的谷殼。
最初干旱到來的時候,許多村民并沒有意識到,因為更難以忍受的是逐漸攀升的高溫。開始發現不對勁,是在門前的河溝,在王春秀的印象里,往年這個時候,基本上5到10天都會下一場雨,足夠的雨水才能保證水稻的長勢,因此河溝里的水是滿的,上面常飄著枯枝樹葉,水位并不能看地特別清晰,稻田里的灌溉,基本上都是依靠這附近河溝里的水。
王春秀家門口干裂的土河溝
7月中旬的時候,王春秀發現村里好多河溝里的水不僅沒有漲,反而比之前更少,只剩下淺淺的水底。到了8月份,村里的大部分土河溝幾乎徹底干了,底部厚重的淤泥露出來,甚至在樹陰下仍舊干旱的裂成塊狀。
村民們最初嘗試騎著摩托車到尚存水源的河道或湖泊旁,用大容量水桶打水自救,有的甚至直接在山溝池塘旁挖坑取水,種植較少的村民或許還能顧住家里的部分農田,但對于像王春秀這樣百畝稻田的農業大戶來說,僅僅是杯水車薪。
記者觀察到,只有極少數水泥石頭修建的河渠還有些許的水源,能為部分農田所用。高山村的村民吳小六向正觀新聞記者表示,尚存水源的個別湖泊距離村落農田區過遠,由于缺少相應的供水設施和抽水工具,村民們無法抽水上來用作灌溉使用。若是自費采購抽水設備,先不說設備的錢,光是所需電費就高達上千塊,就算稻子成熟收割,除去成本收入算下來還沒有澆水的費用貴。“天要旱,我們只能和時間搶收成,能收一點是一點。”
機械人工結合,保收進行時
雨季結束以來,湖南省出現歷史罕見的持續性晴熱高溫少雨天氣,高溫干旱呈現重發態勢。八月以來氣候干旱快速發展和加重,已有6縣市達特旱等級。自8月12日10時起,長江流域的四川、重慶、湖北、湖南、江西、安徽6省市已啟動抗旱四級應急響應,要求各部門努力保障工農業生產用水需求。在近兩個月的高溫后,農忙期的旱情帶給各地農田迎來了更加艱巨的挑戰。
2022年8月13日湖南省氣象干旱監測等級圖
七月中旬,高山村村支書張金紅發現,“原本長4000米、深33米的河流,現在只剩下河槽了。”張金紅告訴記者,藕池河是長江入洞庭湖的“四口”之一,“此前我從來沒看見過藕池河斷流。”
據當地村民介紹,在高山村不遠處的藕池河一條支流,正常情況下水位近兩三米,漲水的時候漫上河岸能達四五米,河流綿延不絕。高山村種植有5800畝水稻,基本依靠藕池河水進行灌溉。而今夏旱情發生時,正值高山村水稻拔節孕穗期,“但是當時,村里的9臺抽水機已經抽不到水了。”
據當地政府消息,早在7月中旬,就已發動群眾,用機械與人工相結合的方式,對主要河道進行清淤疏浚,抽調蓄水池保障村民的生活用水,并建設輸送管道進行灌溉。
高山村及周邊村落主要灌溉用水的藕池河支流
在當地村民吳小六的介紹中,目前所看到的大部分稻田分為兩季,其中部分為9月初進行收割,部分稻田在9月末成熟。而此時正值晚稻生長孕穗期,“再過個20天晚稻就成熟了,現在灌溉挺過這一段,過了抽穗期,就能保住一部分收成,抗旱也算是成功了。”他的語氣里含著隱隱的企盼,向記者感慨道。
太陽將落不落地掛在遠處的山頭,向人間鋪灑最后的光亮,極目遠眺處,晚風拂過大片的稻田,如同過往每年的豐收景象。9月已遙遙在望,這片仍舊在抗旱一線的土地,承載著無數村民的一年寄托與希望。
正觀新聞·鄭州晚報見習記者 宋瑩玉 發自洞庭華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