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25日,黃河南岸,前往南裹頭廣場的道路西岸,一片不大的稻田,綠色、金黃色、紫色、黑色的水稻長勢喜人,參加“黃河自然課”的孩子們都是第一次見到稻田,而家長們也紛紛表示是第一次在鄭州見到稻田,而且還是彩色的稻田。
據這片稻田的管理方中遠有機農業研究所負責人介紹,其實在幾十年前,在鄭州地區,水稻是很常見的農作物,后來受農作物調整、城市發展等原因逐漸消失。
現在這片稻田占地58畝,是黃河灘地有機生態農業關鍵技術集成應用與示范田。稻田按照有機、生態、節水的理念,和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要求設計種植,是兼顧了耕地的屬性、景觀功能、農作物展示、科普、品種研究等功能的實驗田,共種植滬黃,原紫稻3號,觀紅049,花浙粳198,鄭稻25,黃金晴等18個品種,因品種不同呈現出不同的色彩,成為黃河岸邊的一道景觀。
目前黃河灘地公園處于汛期封閉管理期,等南裹頭重新開放后,市民可以在南裹頭觀景臺南側500米左右的路西看到這片彩色稻田。
正觀新聞·鄭州晚報記者 馬健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