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七是詩,“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的櫻桃溝,“幽居在空谷”的908創業園,“誰持彩練當空舞”的陳頂,是詩意田園。
二七是遠方,夜闌燈如晝的瑞光,分享熱愛的市集,“我不去想未來是平坦還是泥濘,只要熱愛生命”的創客,是心底遠方。
一幀幀鏡頭,一幕幕故事,如神奇的萬花筒,讓更多人領略二七的萬般風采——“品質二七、田園二七、溫暖二七”,高質量發展示范區、改革創新引領區、中優功能核心區、西美風貌展示區、美好生活樣板區、社會治理先行區。
二七,御時代之風,款款而來。
9月23日,“非凡十年 見鄭城長,‘觀觀’帶你看鄭州”大型主題宣傳活動采訪團走入城中央的二七區,在櫻桃溝,徜徉“綠樹村外合”的美麗鄉村,于瑞光創意工廠,品味“一夜魚龍舞”的人間煙火。
童話世界
高空俯瞰,櫻桃溝陳頂村,樹葉滿是秋天的味道,錯落的房屋外墻上是大塊方正的格子,黃色、紅色、綠色、藍色……在暖陽之中恰如一幅色調舒適的水彩畫,讓人在家門口即能找到“詩與遠方”。
“色彩明快,充滿熱情和活力,感覺心里也暢快!村民心里也有多彩的愿望,也想讓生活亮麗起來。”櫻桃溝景區管委會主任齊新華說,這些時尚格子作品有個更fashion的名字——“蒙德里安”。
陳頂村東接烤魚溝,是一個植被茂密、底蘊豐厚的村莊,在陳頂,“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可以接近大自然,釋放生活的壓力,體驗悠然自在的鄉村慢生活,是鄭州市民假日的“打卡圣地”。??
“我們這兒有100多家農家樂,烤全羊、散養柴雞等農家美食極具風味,烤魚溝的烤魚遠近聞名,村里泉水養出來的羅非魚,那味,鮮美!”齊新華說。
在櫻桃溝奇幻王國,紅色的路面、繽紛的游樂設施和奔跑玩樂的孩童,于幽靜的溝谷中構建起一個童話世界。
“奇幻王國面向的是3到8歲的兒童,賽車公園的游客群體是年輕人!我們這里是鄭州市民周末休閑‘遛娃’的首選地!兒童到農村能體驗美好田園,成年人可以享受速度與激情,還有獨具特色的夜間游覽項目!”櫻桃溝村黨總支書記張金嶺開門見山地招徠游客。
“十年前這里的路只有4米多寬,現在加寬到了12米,道路四通八達。”
路寬了,村民的腰包也鼓了——櫻桃溝旅游項目招收的服務性崗位以村民為主,溝域經濟帶動本地村民就業2000余人,村民平均增收2.1萬元。
櫻桃溝的變化不只是硬件,還有看不見的軟件——在中國聯通等運營商的幫助下,櫻桃溝村智慧村莊建設成效斐然,一座電子屏幕墻,里面有各種辦事和查詢鏈接,“有問題可以一鍵觸達”。
浪漫河燈展、古裝歌舞秀、夜間卡丁賽……推陳出新的網紅打卡地,不斷更新著人們對櫻桃溝的認識。
“幽居在空谷”的創客
入烤魚溝,一處低調的門樓,豁然開朗,依山而建的窯洞,綠蘿拂行衣的小道,處處映襯著“幽居在空谷”的曠然。
908鄉村文創園的名字深刻而直白——90后80后的創業樂園,原是一處三面高地的農家樂,現在集聚了20余家文創企業。
“我們做設計工作的,對工作環境要求很高。從前在市里辦公,就一直想找個有靈感、有意境的空間。”2019年秋天,華中建筑設計院成了第一批入駐的企業之一,負責人趙淵說,“創作出現瓶頸時到園區轉一轉,或者坐在窯洞里靜靜思考一會兒!”
中景建筑設計院的設計總監趙寧寧也十分喜歡現在的工作環境,“選擇搬到這里,首先是看中這里的環境,安靜幽美,不像市區那樣嘈雜,我們能安心創作,也能扎下來認真學習,充實自己。”
空谷吸引的不只是外來的創客,還有走出櫻桃溝的年輕人。
留學愛爾蘭,工作在上海,牛李鵬決定回鄉創業,“櫻桃溝有著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和地理位置,為何不做一個留得住鄉愁的民宿?”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牛李鵬將民宿起名“悅澗山莊”,主營特色餐飲、窯洞體驗、果蔬采摘、星空露營等項目,如今,悅澗山莊已經進入正軌,成為市內大型公司團建和親朋聚會的首選地之一。
櫻桃溝的光明前景也吸引著像牛李鵬一樣的其他年輕人返鄉,而在五一期間,返鄉的年輕人自主組建了“櫻桃聯盟”——網上銷售櫻桃,25000斤櫻桃通過無接觸方式配送到6000多家庭,“帶給村莊的不只是朝氣,更多的是與時俱青春的觀點、思想和行為方式!”
色彩斑斕的櫻桃溝,秋意漸濃,故土鄉愁、蓬勃發展和盎然生機,共同構成了“田園二七”和“品質二七”的大美圖卷。
?“什么是櫻桃溝最美的景色?”齊新華說,“年輕人!”
城中央的“遠方”
鄉間田野的溝壑化身為中式園林,鬧市的老廠房也在城市迭代升級中蝶變為文創產業園。從櫻桃溝的鄉村野趣到瑞光創意工廠的流光溢彩,二七區有詩,更有遠方。
瑞光創意工廠夜市集上,網友“一只大板栗”自告奮勇當起了“超級好物推薦官”,向來來往往的游客介紹著不同攤位的特點。
“這是手工針織品…這是中古瓷器…”琳瑯滿目的原創物件隨著“一只大板栗”的娓娓道來,進入到畫面中。
“瑞光夜市集”是個集市,文創手作、非遺文化、國潮藝術商品等櫛次鱗比;“瑞光夜市集”不是個集市,“小龍蝦”、烤串等傳統夜市的“臺柱子”不再是招商的范圍。
與傳統市集有別,這里更像“一個年輕思想碰撞的平臺,年輕人尋找志同道合者的交友平臺”。
“這是擺攤嗎?不,這是分享熱愛!”
“城心老巷子,文創新圈子”——瑞光創意工廠開創之初,就有了自己清晰堅定的定位,“不是給錢就能進,主要看你經營的產品是不是符合我們的要求!”——“不差錢”的瑞光有著入場的“硬門檻”。
瑞光創意工廠辦公室主任王磊表示,公司擁有園區的獨立產權,可以自由選商,“只選擇符合園區業態的企業和項目入駐,不限制入駐者的裝修風格,尊重文創工作者的特性,讓園區更加多元化。”
130余家企業項目入駐園區、從業人員1000余人,鄭州市文創工作者的棲息地,“硬門檻”成為眾多人喜歡瑞光的“硬理由”。
走在園區的路上,透過一號院墻壁粘貼的巨型鄭州地標建筑漫畫,隱約能看到上世紀80年代的紅色磚石。
不過5年時間,瑞光創意工廠完成從工業地標到為文化地標飛躍。
“瑞光創意工廠所在的地方屬于老城區,過去附近的年輕人沒有休閑娛樂的地方。瑞光創意工廠的建立,豐富了老城區人的文化生活,讓大家有了消除工作疲憊的好去處。”二七區五里堡街道黨工委委員李菲介紹。
熱愛生活
與喧鬧的夜市集不同,創意工廠另一端的商鋪區熙然中多了一份安靜,各類霓虹燈在這里點綴出一幅溫馨的秋夜街景圖。
鱗次櫛比的店鋪中,一位位文創手藝人專心于手中的創作。
“無言手作”是一家主打木刻和木雕的小店,幾平米的小店擺滿了各式各樣的木雕。“絕大多數是沒用的擺件!”店主吳繼州是一位70后大叔,他拿起一個“微縮版屏風”說,“其實是個香插!”
吳繼州初中時就對板畫很感興趣,上班后在銀行后勤崗位,閑暇時最大的愛好還是木雕。
“打小就喜歡木頭,也沒學過,就一個人琢磨!”吳繼州停下手頭的活,“以前也頹廢,喝酒、打游戲,一宿一宿的!”
作家毛姆在《月亮與六便士》中寫到,“我們就像是從終點站到終點站往返行駛的有軌電車,連車上的乘客也大體上算得出來,生活變得太有序,太按部就班了,我心里感到一種無名的恐懼。”
一天,吳繼州決定“不再無聊”,一個人玩起了木頭,“一玩就是幾個小時!”吳繼州也有個全國玩木頭的QQ群,在群里鮮有發言的他有個綽號“啞巴”。
“比如你發個信息,有時候幾個小時后看到,有時候可能就是一兩天后才看見,才回復,時間長了,大家以為我真是啞巴,”
和網紅“手工耿”一樣,吳繼州也經常會創作一些匪夷所思的“無用品”,他拿出一個木雕版的二維碼,“機器刻一個就幾分鐘!”
“你刻了多長時間?”
“沒多長!就是刻完頭發都白了!”
這些“無用”的手作迎來了一波又一波的贊嘆,吳繼州說,瑞光創意工廠像一扇門,很多人開門后認識了他,他推開門也認識了更多的人。
“無言手作”旁邊,是主打銀飾和珍珠飾品的“辰念手作”,店鋪墻壁放著型號不一的工具。“都是DIY銀飾的鉗子,桌子上是穿孔器、打磨器……”
店主趙秀玲調整著手中未完工的耳墜,那顆剛被開蚌取出打磨而成的珍珠,已經開始散發獨特的光彩。
趙秀玲曾是一家企業的HR,做了幾年“全職媽媽”,返回職場她決定經營手作店鋪,“沒有特別的理由,就是喜歡!”
經營一年,她的小店有了穩定的粉絲群,她說她喜歡瑞光,“既有文藝氣息又有人間煙火味。”
暮色四合,流光溢彩,樂隊的歌聲拉開了瑞光夜的序曲——
“在窗外的理想,找不到進來的方向,不知道那些困惑,是否和從前一樣,還有誰在快樂的堅持信仰,還有誰在快樂的繼續歌唱……”
總策劃:石大東
總統籌:張子明 程玉峰
總執行:劉春蘭 李韜 陳君健 陳鋒
執行:安學軍 王紹禹 王海萍 王長善 方靜? 王攀 薛軍 楊瑩 王河寧 王琳?
正觀新聞記者 王戰龍 范光華 汪永森 張曉璐 景靜 /文 周甬/圖?周高虹/視覺 張宇航/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