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開幕。全省科技工作者以多種形式認真學習二十大報告,圍繞報告內容談感想、說認識。大家一致表示,二十大報告鼓舞人心、催人奮進。全省科技工作者要始終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凝聚智慧和力量,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團結奮斗。
“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將科技自立自強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提出科技強國、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讓我們廣大科技工作者倍感振奮,同時也深感責任重大。”河南省小麥產業技術體系首席專家、省農科院小麥研究所所長雷振生說,“今后我們將在國家生物育種產業創新中心、神農種業實驗室這個更高的平臺上,進一步加大科技創新的力度,圍繞種業卡脖子的關鍵技術開展攻關,培育出更多的好品種來滿足生產和市場需要,讓廣大群眾不但吃得飽,而且吃得好,吃得更營養、更健康,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促進農民增收和改善人民生活作出更大貢獻。”
“黨的二十大報告旗幟鮮明、高瞻遠矚、鼓舞人心。”河南最美科技工作者、河南師范大學化學化工學院教授渠桂榮說,“今后,我要在黨的二十大精神指引下,帶著團隊繼續努力,研發出更多更好的核苷類藥物,為群眾身體健康作出新貢獻。”
無論是在高校、在學會,還是在科研機構、在企業車間、在田間地頭,全省廣大科技工作者的目光都聚焦在北京,聚焦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上。
“二十大報告將‘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強化現代化建設人才支撐’作為重要內容,強調‘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作為一名從事農業科研的高校教育工作者,我倍感光榮和自豪。”河南科技學院科技處副處長劉潤強博士說,“我們要在新時代新征程上展現新作為,在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的進程中踔厲奮發;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堅持“四個面向”、深耕農業研究,勇攀世界科技高峰,確保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河南省藥學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史艷玲表示,二十大報告清晰擘畫了我國新階段的新藍圖,凝聚了全黨的智慧,承載了全國人民的期待,其中多次提到科技創新。“作為一名從事社團工作的科技工作者,聽完報告,我備受鼓舞和振奮,同時也深感使命和責任。接下來,我將義不容辭地帶領會員認真學習和領會報告精神,并用實際行動進行貫徹和落實,更好地為科技進步和群眾健康貢獻我們藥學人的力量。”
“黨的二十大隆重開幕,反響強烈,鼓舞人心。報告鏗鏘有力,總結了前十年取得的偉大成就,描繪了未來發展的美好前景,是開啟新征程的綱領性文獻,飽含鮮明宣示的前進引領和奮斗召喚。河南省土木建筑學會將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為動力,踔厲奮發,勇毅前行。”河南省土木建筑學會秘書長王愛菊說。
鄭州機械研究所有限公司智能裝備聯合黨支部書記張磊樂表示,作為新時代的共產黨人,要更加自覺堅持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為主線,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始終保持艱苦奮斗、戒驕戒躁的作風,以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的精神,勇擔科技自立自強歷史使命,持續推動“增信賦能”,不斷開辟智能裝備發展新領域新賽道,為推動智能制造領域高質量發展積蓄新動能新優勢。
“黨的二十大報告不僅總結了過去五年的工作和新時代十年的偉大變革,還對現代化建設作出新部署,提出新要求,是引領人民群眾沿著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奮勇前進的綱領性文件。”中國農業科學院鄭州果樹研究所研究員劉三軍說,作為一名農業科研人員,在今后的工作中,聚焦鄉村振興,立足本職工作,服務“三農”,發揮所長,把論文寫在農村大地上,努力把農民培育成“新農人”,以科技賦能鄉村振興,促進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
中鐵工程裝備集團科技創新部副部長徐姣姣收看大會直播后心潮澎湃。她說,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提出的新觀點、新論斷、新思想、新戰略、新要求,令人無比振奮。我們的創新從引進、消化、吸收走向自主創新之路,必須要掌握核心“卡脖子”技術,同時要進行超前布局,重點突破,開展自主知識產權保護,實現創新與保護并進,真正深入實踐“三個轉變”,向科技強國穩步邁進。
大家一致認為,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必須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這為做好科技工作指明了方向、明確了目標。科技工作者要緊緊圍繞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這一主線,扎實做好各項工作,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為現代化河南建設作出新的貢獻。
正觀新聞·鄭州晚報記者 李娜 通訊員 安建偉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