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報全媒體記者 張朝暉 文/圖
堤里清河抱村流,南崗北崗忙冬播。10月21日上午,位于中牟縣韓寺鎮南崗村的育苗工廠(河南京發農業創新有限公司)里,寬闊敞亮,菜苗長勢喜人,賞心悅目,沁人心扉。南邊的育苗床,北邊的育苗床,被工友們稱為“馬大嫂”的女子正雙手托著穴盤,上下一仰一頓一撒,穴盤里的菜籽種漏過穴盤,一穴一粒,準確無誤,正中菜穴。“一個穴盤105個小穴,每個小穴只能有一粒菜種。”
馬大嫂名叫馬愛葉,今年50歲,韓寺鎮南崗村北崗自然村人。南崗位于中牟縣城東南10公里處,南臨丈八溝,北臨堤里小清河。清朝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黃河決口,朱姓由朱家莊遷此,因位于原村南依崗居住,故名(南崗),聚落呈長方形。轄南崗、北崗兩個自然村。
“俺這里的育苗工廠,俺在這都干了三年了,早上七點上班,十一點半下班,下午一點半上班,六點下班。一天輕輕松松掙一百多塊錢,農村人習慣干活兒也不覺得咋累,”馬愛葉說,“16號上午老板帶我們看黨的二十大實況,看了可得勁,心里可舒暢,句句都說到俺心里。俺也覺得現在過得可好。像我現在每天有活干,有錢掙,不愁吃不愁喝不愁花,夏天熱不著冷天凍不著,咋會不感謝黨和國家的恩情!”
“別看馬大嫂是個農村婦女,文化程度不高,但在咱育苗工廠,那可是技術骨干,育苗能手,她經驗豐富,技術嫻熟,絕對的大拿。”說起育苗公司第一播種能手馬大嫂,河南京發農業創新有限公司總經理朱長林贊不絕口。
馬大嫂向記者介紹說,她正播種的是有機菜花,11月份栽種,明年陽歷4月中旬上市,并現身市民餐桌。這個時候播種的還有滿口香番茄、生菜、甘藍苗等。
“鄉村振興,種苗先行。”朱長林告訴記者,黨的二十大召開的當天上午,他和員工們就在育苗大棚里用手機觀看開幕式直播盛況,所有人都激動得不得了!
朱長林從事育苗產業多年,之前在河南省農科院專業育苗5年。三年前在韓寺鎮南崗村投資興建育苗大棚,目前有10個育苗大棚,12名育苗員工,占地面積20余畝,年創效益50多萬元。“咱這里培育的菜苗,除了銷售鄭州市內的各縣市區,還銷售到外地多個省份。”朱長林說。
朱長林特意向記者介紹剛從韓國引進的紫衣白菜,紫色白菜是紫白菜。紫白菜是由紫甘藍和膠州大白菜雜交而成。因菜葉呈紫紅色,外形艷麗,故而得名。紫衣白菜味道發甜,且粗纖維含量較少,用手輕揉菜汁呈紫紅色。營養豐富,含有多種微量元素,還含有豐富的花青素、鈣、維生素C、維生素E等對人體有益元素。
記者采訪了解到,韓寺鎮是中牟縣最大的蔬菜種植區,轄區蔬菜不單進駐鄭州市場,還包括新鄉、駐馬店、安陽、濮陽、南陽、信陽、廣州白云山蔬菜批發市場、長沙馬王堆蔬菜批發市場等。近年來,該鎮依托交通便利、水力資源豐富和大棚種植經驗豐富的優勢,大力發展露天蔬菜、塑料大棚日光溫室等現代化種植模式,成立蔬菜分揀中心,建設古城村“大蒜村”,做大做精做強現代農業產業,鞏固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進一步推動產業結構調整,不斷增加農民收入。
三農穩則國家穩,三農興則國家興。中牟縣委副書記、韓寺鎮黨委書記魏瑋告訴記者,育苗工廠是韓寺鎮打造全域果蔬工廠“五體聯動”的首要環節,目前同步精心推動種植基地廠、粗加工廠、精細加工廠、銷售工廠等四個產業鏈條,已逐步實現良性開端。這也是我們全面推動鄉村振興,堅持三農融合暢通發展,保障品質安全生態餐桌“韓寺模式”的匠心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