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報全媒體記者 王翠 魯慧 通訊員 楊嬌艷 薛王穎 文/圖
“這是6號樓張阿姨家的采購清單,她家就她一個老人,麻煩拿得快一點。”
“好嘞!”一位志愿者接過采購清單,迅速開始在貨架邊忙活。
這近乎專業“物流模式”的場景,是興達路街道辦事處鴻苑社區便民備貨點的日常,而在這里忙活的志愿“小紅”,正是由140名黨員、53名群眾組成的鴻苑社區志愿服務隊,于2021年7月成立,在社區黨支部的統一組織下,積極參與多輪疫情防控、社區各種建設等活動。而本輪疫情,他們更是沖在一線保障群眾必需品的供應。
玉蘭苑居民姜麗霞也是在備貨點忙活的一員,她是鄭州鐵路生活中心勞動服務公司的職工,今年已經53歲,但一頭銀發的她干起活兒來并不比年輕人吃力,接單、揀菜、打包樣樣不含糊,年輕的志愿者幫居民挑菜的時候還會來請教姜阿姨菜品知識,這讓姜麗霞感到十分欣慰:“志愿服務隊成立時,我就立刻加入其中,如今已經一年多了,通過當志愿者,盡我所能為大家提供幫助,獻出微薄之力,我心情特別愉悅!”
除了在固定地點工作的“備貨小分隊”,還有奔波在備貨點與居民樓之間的“配送小分隊”,他們由一群青壯年志愿者組成,騎著電動車帶上分揀好的瓜果蔬菜,安全高效地送到各家各戶,其中有著“配送小旋風”稱號的張濤是代表之一,他住在清水苑小區,本輪疫情開始后他第一時間聯系社區,25歲的他發揮自己年輕體力好的優勢,騎著電動三輪車,從早上七點一直忙活到晚上,碰見人手不足的時候,他白天在疫情防控服務點執勤,晚上繼續往返在配送路上,就這樣,張濤和年輕志愿者們一同扛起了“配送小分隊”的大旗。
除此之外,鴻苑社區志愿服務隊中還有積極參與備貨服務的母女倆、共同協助核酸工作的“夫妻檔”、在小區內部的便民購菜點維持秩序的退休老干部等等,鴻苑社區書記李峰感慨道:“在社區每次的疫情防控、環境整治等工作中,志愿者們都不計回報、不辭辛苦地投入其中,他們是社區普普通通的居民,同時更是閃閃發光的志愿者!”這支志愿服務隊自成立以來,已榮獲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優秀社區社會組織、防汛救災優秀志愿團體等榮譽稱號。
鴻苑社區志愿服務隊建設的背后,是興達路街道始終堅持以黨建為引領,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充分引導和發揮志愿者力量,據初步統計,自10月17日以來,興達路街道共招募志愿者298人,其中黨員志愿者221人,累計技能培訓10余場,總服務時長超過25000小時,為轄區核酸檢測、環境消殺、出入防控、物資保供、防疫宣傳作出巨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