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報全媒體記者 劉怡辰 通訊員 張宇
“明天要核酸檢測,我們綠地璀璨天城小區的2個核酸檢測點上需要20名志愿者,誰愿意參加?”“我報名參加!”“我也參加!”“明天幾點到哪里找誰報到?”“算我一個,我也要參加”......這是長興路街道綠地璀璨天城小區志愿服務群中居民踴躍報名參加志愿者的場景。綠地璀璨天城小區為新交房小區,共16棟樓2500戶5000余名居民。隨著此次疫情形勢日益復雜,因人手不足,負責該小區的街道社區籌備組防疫壓力越來越大,了解到這種情況后,住在該小區的業主紛紛找到社區籌備組負責人自愿報名參加志愿者,都想在家門口為小區的居民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小區居民志愿者化身“核酸檢測采集員”
“因工作安排,我現在在河南省人民醫院骨科進修,住在綠地璀璨天城小區,聽說需要志愿者,我又有醫護經驗,就報名參加了......”來自新鄉醫學院第三附屬醫院骨科的盧緒章醫生說道。自報名做志愿者以來,盧醫生每天6:40準時到達該小區北院核酸檢測點,和社區籌備組工作人員一塊兒完成當天核酸檢測準備工作后,他就會全副武裝投入到一天忙碌而又有秩序的采樣工作中,一天下來胳膊累得都抬不起來,但是從來沒有聽到過他有任何怨言,還總是樂呵呵地說:“我做這點兒事情比著其他的志愿者才算什么了,俺學的專業正好在這個時候能為小區的居民出份自己的力,心里總是美滋滋的。”據統計,他每天對該小區800余名居民進行采樣,截至目前,為該小區居民采樣人數達11000余人。
小區居民志愿者化身“核酸樣本轉運員”
“疫情當下,居民需要我們志愿者,更何況我是一名黨員,更應該站出來。”住在該小區12號樓的居民志愿者張經緯這樣說道。此次疫情,因他的工作單位不在惠濟區,封控期間,得知社區籌備組需要大量的志愿者,他就通過業主微信群第一時間報名參加了。無論刮風下雨,每天一大早,他都會準時到達該小區核酸檢測點,不間斷地對該小區兩個核酸檢測點的核酸樣本進行清點、消殺、登記裝箱后,第一時間騎著電動車將其送至樣本轉運集散點,然后,同集散點工作人員再次認真核對無誤后,才安心地離開,看似簡單枯燥的工作,他卻默默地堅守了1個月,從來沒有聽到過他有一句抱怨,還總是給其他的志愿者說:“這個核酸樣本運轉工作一定要細心再細心,如果有一管對不上數,都會影響這一批次樣本的實效性,給樣本采樣工作帶來很大的麻煩,所以,我更要認真負責,確保轉運的核酸樣本不錯一管、不漏一管。”
小區居民志愿者化身“核酸檢測服務員”
“大家戴好口罩,提前打開核酸檢測碼,注意保持兩米間距……”只見,在核酸檢測現場有位穿著紅馬甲、拿著大喇叭的阿姨,不厭其煩地提醒著前來做核酸的居民排好隊,提前出示二維碼。“小朋友,我們這里有專門為你們上網課的學生開通的綠色通道,你可以來這一隊掃碼......”她就是該小區住在4號樓的退休教師陳阿姨。“只要穿上紅馬甲,無形中感覺自己的肩上就會有一種責任。特別是我啊,雖然年齡大了,但是跟著年輕人能夠為疫情防控貢獻一份自己的力量,心里還是很開心的。”盡管天氣逐漸寒冷,但是陳阿姨為小區居民服務的熱心絲毫沒有退減,連續二十多天,她沒有中斷過一天,每天早上七點準時來到該小區的檢測點上,一會兒在掃碼的崗位上能看到她的身影,一會兒在維持秩序的崗位上能看到她的身影、一會兒在消殺的崗位上能看到她的身影......她就像陀螺一樣在防疫一線的各個崗位上忙碌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