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強當中,壓力最大的恐怕就是巴西和韓國了。前者自不必說,是“足球王國”,人人愛足球而且專業,里約街頭隨便一個出租車司機都能把巴西隊的陣容分析得頭頭是道,而且有理有據。巴西的足球水平高,球迷的要求當然更高,對他們來講,只要沒拿冠軍,就是失敗。小組賽?你不能光贏,還得多贏,還得贏得好看。而韓國隊,則是從來被寄予厚望,這和實際水平關系不大,和具體比賽情況關系也不大,總之,就是要贏。特別是飯圈文化的流行并不拘泥于娛樂圈,歷來大賽期間,韓國網友的表現也是一大盛景,對象包括但不限于對手、裁判、球員、教練、家屬……?
所謂欲戴皇冠必承其重,到了主教練位子,就等于坐上火山口,技戰術層面且不說,首先就是得有超級強大的心理素質。至少到目前為止,巴西隊的蒂特在這方面是經受住了考驗的。從大名單一出來,他經受的質疑就沒有停止過,等到內馬爾首輪受傷,確定要缺席小組賽,那各方的軍師更是層出不窮。沒辦法,巴西隊的人才太多,一個位置的空缺,絕不是簡單的填坑,而是能引出千變萬化的,怎么說都有道理,那么,一切都只能交給實戰來檢驗。只是1:0贏下瑞士肯定不會讓巴西球迷滿意,比賽過程不算精彩,直到第83分鐘才迎來進球,而且進球依靠的還是后腰卡塞米羅,你不是帶了足足9個前鋒嗎?但蒂特對這些才不在意,球隊對比賽的掌控力顯而易見,更重要的是他贏了。?
比起來蒂特的穩如泰山,韓國隊主帥本托就是另外一個極端,跟加納賽后,因為對裁判不滿,他吃了紅牌——一場原本有可能逆轉獲勝的比賽,最終卻以失利告終,這讓葡萄牙人的心態崩了。
我從來不否認戰斗精神的重要性,但我更厭惡把一切最終都歸于精神層面。所謂頑強,所謂拼搏,這難道不是競技體育應有的本來嗎?你見過有哪個廚師僅僅是因為能把飯做熟就能贏得贊譽?所謂拼,從來都不是蠻干,更重要的是會拼,那是需要技術含量的。所以賽前,我是很擔心韓國隊會被加納“錘”的,因為他們從來不缺戰斗精神,但總是要承載很多足球之外的東西。
但也不能不說,韓國隊在場上的表現是值得尊重的。0:2落后,三分鐘之內就將比分扳平,尤其是高壓之下還能傳出那么精準的傳中,相比之下,曹圭成連續頭槌破門,就簡單多了。但是隨后他們面臨的問題就是“會拼”:0:2落后的時候是破釜沉舟,是光腳的不怕穿鞋的,而一旦追平,就變得患得患失。最后時段,韓國人完全是在圍攻,加納隊的防線完全是風雨飄搖,但他們也完全沒有了該有的冷靜、果斷。
果不其然,責任都歸為旁人,代替本托出席發布會的助理教練科斯塔說“結果是不公平的”,即便給出了長達10分鐘的補時,英國裁判泰勒賽后也逃不過韓國媒體和球迷甩過來的“黑哨”帽子。卻全然忽略了一個事實,小組賽打了兩輪,球場上總共也就出現了一張紅牌,那也是威爾士門將亨西尼危急情況下必須采取的戰術犯規。而本托,兩場比賽就分別領到了一張黃牌、一張紅牌。怎么,你是專門來收集“寶石卡”的嗎?
觀眾一定會發現,相比第一輪,第二輪的點球數量急劇下降,這正是球隊、球員不斷調整的過程,有了高科技手段加持,僥幸躲過處罰的可能性越來越小,這就倒逼著你在防守上必須動作干凈,減少犯規。越位半自動識別技術的引進,更是實現了對“冤案”的杜絕。看看塞爾維亞跟喀麥隆那一場,如果是以往,斯托伊科維奇有太充足的理由去鬧了,但為什么會安靜如常,那是基于對技術手段的信任。
時代在進步,技術在進步,過往那種一哭二鬧三上吊的做派早就過時了,不靈了,老是把目光盯著裁判,抱怨裁判的行為,也只會越來越可笑。
現在好了,韓國隊原本也不是完全喪失希望,然而戰斗還在繼續,主帥就先自殺了,這仗還怎么打?
正觀新聞·鄭州晚報記者 郭韜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