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報全媒體記者 孫慶輝 方寶嶺
11月27日,隨著高新發布的一則通告,帝苑別墅二期32號樓被降為低風險。至此,鄭州市農委三級調研員王俊杰和他的“戰友”組成的“下沉專班”,圓滿完成了該高風險區的值守任務。
“疫”不容辭,帳篷下的防疫“守護人”
一面黨旗、一頂帳篷,就是一個疫情防控崗位、一個守護百姓的陣地。據了解,11月16日晚,帝苑別墅二期32號樓一居民經檢測為確診人員。隨即該單元被劃定為高風險區,實行“足不出戶,上門服務”管理政策。王俊杰作為下沉干部,帶著市農科所的陶建勝和農業執法支隊的閻峰兩名同志,組成工作專班,負責帝苑學府32號這個高風險區的疫情防控督導工作。單元門前支起了帳篷,他們三個與金桂社區工作人員秦新鵬、新帝苑物業經理吳剛、樓管員張亞培一起24小時堅守這一高風險區,積極做好上門核酸采樣、消殺、生活物資保供、特殊群眾服務、心理情緒疏導等工作。
“32號樓實際居住124戶,居民390人。第二個病例出現在33層,32層為密接層,這兩層都貼著封條。33層那位作為密接的老太太身體不好,家里備有制氧機……”說到關愛樓棟的情況,王俊杰條分縷析。
“流調顯示,在18層確診前,樓還沒封控,他和33層的鄰居在樓里碰見了,聊過天,可能當時口罩沒有規范佩戴。疫情防控,容不得一點疏忽。”記者注意到,下沉工作隊不僅口罩佩戴規范,每次接取物品,或者有疫情防控人員進出單元門口,他們都要進行一輪消殺。
據悉,王俊杰起初是被安排到梧桐辦事處數碼港片區紅洪森大院科技中心2號樓1單元,值守這個高風險區域。11月18日,該區域降為低風險。他又轉戰奔赴帝苑別墅。記者作為帝苑別墅二期疫情防控臨時黨支部成員,有幸親歷見證并記錄了王俊杰與他的工作隊開展的一部分工作。
11月20日晚,該單元再次檢測出異常管。經復檢,一名六十多歲男子確診。這個單元的封控時間只得向后順延。
雖然說是督導,但每天24小時都得在單元門口守著,除了安排工作,很多事情還得親歷親為。
居民在哪兒 服務就覆蓋到哪兒
“高風險區域管控工作對于我們也是第一次,一切遵照著第九版防控方案和二十條優化措施,隨時關注著其他工作組的好做法、好經驗。”王俊杰告訴記者,一切嚴格按照規范操作,就不容易出差錯。
據介紹,他們每天要召開兩次例會,早碰頭,晚總結。早上布置一天的工作,包括上樓入戶采核酸、每天兩次消殺、垃圾清運、物資保供等。工作隊每天兩次上樓巡查,下樓的時候,王俊杰他們還要順手把隔離戶的垃圾帶下樓,每天開展的工作都要及時記錄。晚上,一起總結一下當天工作開展的情況,說一說遇到了哪些問題,有沒有新的情況。
近來寒潮來襲,帳篷里只有一個小太陽取暖。洗手間離帳篷很遠,他們就盡量少喝水。
11月27日凌晨4點多,一中年男子一邊拍打著單元門,一邊呼叫,喚醒了睡在帳篷里的王俊杰和陶堅勝。經詢問,該男子血壓升到了190毫米汞柱,急需去醫院就醫。他們趕緊跟秦新鵬聯系,向社區報備,同時聯系了鄭州市中心醫院高新區院區,該男子得到了及時就診。
“我們三個隨著物業上的人一起吃飯。”在帝苑學府堅守這一期間,他們跟著小區保安、保潔人員搭伙,吃一樣的飯菜……
“物業食堂不像在家,想吃什么做什么,要隨大伙的口味。出來半個月了,18號洪森解封,回過家一次,洗了個澡,換了身衣服,就趕緊來帝苑報到了。前后不到倆小時”。王俊杰從不把家里的困難帶到工作中。
記者了解到,每一個下沉干部都是“舍小家,顧大家”。閻峰的父親84歲,母親83歲,孩子在家上著網課,都需要人照顧。陶建勝妻子是名老師,每天還要給學生上網課,女兒只有四歲。之前作為黨員,向社區“雙報到”的時候,女兒每天還能隔著窗戶看到他在樓下做志愿者。來高新區的前一天晚上,女兒熬了半宿不睡覺,生怕睡著了,一睜眼看不到爸爸。
緊接著,王俊杰就又要帶著他的下沉工作隊轉戰區內中益七喜小區高風險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