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晚報》版面截圖
1月4日,市十六屆人大一次會議書面聽取了關于鄭州市2022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2023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草案的報告。2022年,全市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2023年,全市將奮力推動經濟發展全面提速提質。
2022年 成績來之不易
全市攻堅克難穩定經濟大盤,建立完善防疫生產雙線嵌合機制,有序打出穩經濟政策舉措組合拳,多措并舉提內需促消費。高品質推進城市更新建設和精細化管理。改革開放活力進一步釋放。全面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核心示范區建設,生態環境質量顯著提升。民生持續改善,就業形勢保持穩定,民生實事穩步推進,社會保障水平持續加強。
2023年 具體目標
力爭工業投資達到1500億元、地產開發投資達到3000億元、基礎設施及其他項目(含城市有機更新)投資達到2200億元。
力爭限額以上批零住餐四大行業分別完成253億元、1728億元、10.8億元、393億元,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2%以上。
力爭對外服務貿易增長5%。
力爭新增市場主體20萬戶、全市總量突破200萬戶,新增超百億企業1~2家、規上工業企業300家、省級以上“專精特新”企業300家以上,培育“三高”企業累計4000家以上。
加快發展新能源及智能網聯汽車等5大優勢產業,推動汽車產能盡快達到300萬輛。
規劃建設加氫站200座以上,推廣氫燃料電池汽車690輛以上。
力爭新增10家以上A級物流企業,全市物流業增加值完成1100億元。
力爭金融業增加值突破1600億元,新增上市掛牌公司10家,資本市場融資突破1200億元。
力爭全年新增10家市級數字經濟產業園區、培育50家左右數字經濟重點企業。
力爭6月底前不動產辦證類問題樓盤實現清零,終結性化解率達到100%,年底前涉及7萬套住房、2100萬平方米的60個國家專項借款保交樓項目交付使用。
新開工棚戶區改造安置住房16萬套、基本建成3萬套,分配公共租賃住房1000套,籌集保障性租賃住房12420套,新增物業管理面積400萬平方米。通過“建、租、購”的組合安置方式,確保2023年未回遷群眾實現戶均一套房回遷。
力爭新建省級以上創新引領型平臺100家,新增高企1000家以上。
力爭新吸引20萬名青年人才留鄭,新引進博士以上優秀青年人才1500名。
“四條絲路”:加快“河南—柬埔寨—東盟空中絲路”建設,建設返程班列集散中心,打造千億級跨境電商產業集群,建設以東向為主的鐵海聯運國際通道。
跨省通辦事項達100項、“免證辦”事項達500項。打造“10分鐘政務服務圈”。
新建改造供熱管網35公里,新增集中供熱入網面積400萬平方米。
實施好鄉村建設行動,新建20~30個精品村。
新建綠地面積300萬平方米以上,新建公園游園40個,新建道路(廊道)綠化40條。
力爭新增城鎮就業13萬人,新增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3萬人。
全市千人托位達4個以上。新建公辦園11所、投用13所,新建、擴建中小學15所,投用16所,支持助推駐鄭高校“雙一流”建設。
30%以上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服務能力達到國家推薦標準。
新增養老床位6萬張,完成30個鄉鎮級老年健康服務中心建設。
進一步完善城市社區“15分鐘健身圈”。
鄭州全媒體記者 侯愛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