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報全媒體記者?景靜?通訊員?佟鑫
1月7日,鄭州市近郊的櫻桃溝“煙火氣”十足,時隔17個月的建業大食堂重開城門、煥新迎客。開業首日,300余種小吃悉數回歸,當天實現接待游客數量超10000人。
“吱”,上午11時,承福門緩緩打開,開業儀式正式開始,舞獅點睛、戲曲表演、傳統雜技、河南噴空各種精彩展演齊上,人群嚷嚷、美味繽紛,大食堂在人間煙火氣里,恢復了往日的熱鬧景象。
“你記憶中的過年是什么樣?”唱大戲、剪紙人、捏糖人、放鞭炮、在大集上鬧著爸媽要吃糖葫蘆,一幕幕只在記憶里的畫面,建業大食堂為你一一呈現。
高聳的“長安古寨”大門在火紅色的綢子裝扮下,讓人耳目一新。大紅燈籠高高掛,紅彩帶、紅繡球、還有穿著紅色古裝的建業員工們,在古色古香的古建中帶給你視覺的沖擊。在一個占地不足3平米的攤位上,放滿了具有河南當地特色的數10種非遺文創產品,吸引不少游客駐足觀看。“今天集上人多,生意好,你看剪紙、年畫啥的都賣完了。”商販老鄭忙得應接不暇,樂得合不攏嘴,“真的太久沒有這么熱鬧了。”
鄭州市區的羅先生夫婦帶著5歲的兒子來到這里趕集,給兒子買了手工龍須糖和糖葫蘆,在集市上瞧了瞧非遺攤位上的剪紙、糖人、面塑制作過程,又體驗了換裝拍電影、錄音棚唱歌。一番體驗下來,一家三口意猶未盡。
中午1點了,三人都逛累了,隨即來到大登殿,坐在榆木廟凳上。大登殿大紅燈籠高高掛,各個攤點煙霧籠罩,飯香四溢,窗口前擠滿了慕名來的食客。羅先生點了兩籠老蔡記蒸餃、一條黃河大鯉魚,又要了三碗齊式大刀面。“種類太多了,要不是‘五臟廟’太小,我還想再品嘗幾樣好吃的。”下午3點半,走進汲古瞻園,宋代四雅“焚香、點茶、插花、掛畫”正在演繹,“帶著孩子,就是想讓他感受一下傳統文化的魅力。”
走出大食堂,漫步在鄉道里,感受中國最傳統農村的年味。趕大集,逛廟會,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再次和兒時的記憶觸碰,這一刻,游客們笑意滿滿。品著越來越濃的年味,道一聲“你好,久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