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日報》報道版面
奮力交出鄭州國家中心城市現代化建設優秀答卷?
系列評論之5?
提升民生保障力 讓鄭州有溫度更幸福
鄭 旗
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會和諧之本,是“國之大者”。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的目標很宏偉,但也很樸素,歸根結底就是讓全體中國人都過上更好的日子。”
悠悠萬事,民生為大。民生從來都不是宏大抽象的,它就是百姓的一日三餐、煙火日常,是實實在在、可感可觸的。提升民生保障力,就要始終把人民安居樂業、安危冷暖放在心上,解決好群眾普遍關注、反映強烈、反復出現的問題,把好事實事做到群眾心坎上,讓群眾看到變化、得到實惠、感到溫暖,讓民生更能感觸、幸福更有質感。
要堅守為民初心。習近平總書記說:“世界上最大的幸福莫過于為人民幸福而奮斗。”去年,鄭州全年優良天數達到223天,新增城鎮就業13.3萬人,新投用公辦幼兒園76所,市區新建中小學校24所、投用高中9所……優秀民生答卷背后是為民的初心和奮斗的艱辛。辦好民生實事,黨員干部要有“不為群眾辦事就不配當共產黨員”的使命擔當和“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的為民情懷,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順應民心、尊重民意、關注民情、致力民生,在高質量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要創新為民方法。民生問題牽涉千家萬戶,每個人都會有個性化的需求,具有復雜性和多樣性,決不能只用一個思路、一種方法去解決。去年以來,我們加快建設黨建引領網格化基層治理體系,通過基層治理的要素梳理、融通使用,有效解決了基層群眾的“急難愁盼”問題,做到了居民有訴求、組織有回應、服務有保障、群眾有感受。
要找準為民重點。“秉綱而目自張,執本而末自從。”辦好為民實事,關鍵在于緊緊抓住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去年,我們加快推進市縣一體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實現了基層醫療服務能力、縣域就診率“雙提高”,群眾就醫負擔和縣外轉診率“雙下降”;建成街道養老服務中心111個、社區日間照料中心1019個,全市161.7萬老人全部入網智慧養老健康服務平臺,群眾看病難、養老難的問題得到了有效解決。
辦好民生實事,就要找準重點、抓住關鍵,兜住兜牢民生底線,多做雪中送炭、急人之困的工作,少做“造盆景”“裝門面”的虛功,把群眾關心關注的就業、教育、醫療、社保、住房、養老、食品安全、生態環境、社會治安等問題一個一個解決好,努力讓人民群眾的獲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續、安全感更有保障。
“民之所憂,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
保障和改善民生沒有終點,只有連續不斷的新起點。我們要采取針對性更強、覆蓋面更大、作用更直接、效果更明顯的舉措,繼續辦好民生實事,及時回應群眾所思、所急、所盼,實實在在幫群眾解難題、為群眾增福祉、讓群眾享公平,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