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鄭州市文明辦公布了2022年度第四季度“鄭州市文明市民”,共有張瑞、樊書燦、余勝軍等30人成功入選。他們當中,有義務為20多所中小學校開展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課堂的張瑞;有常年堅持義務獻血的六級傷殘退伍軍人樊書燦;有撿到19萬元現金完璧歸趙的熱心市民余勝軍;有堅持14年帶領大學生開展社會實踐和志愿服務活動的卜艷萍;有照顧臥床妻子20余年的模范丈夫曹林山…他們用實際行動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感動著鄭州這座城市,引領文明城市新風尚。
1.張瑞
張瑞,女,鄭州市救助管理站職工。助人為樂類。
2017年以來,張瑞發揮社工專業特長,為20多所中小學校開展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課堂,受眾超1000人;每年為二七區20余戶困難家庭提供社工服務,緩解家庭矛盾;多輪疫情防控中,她下沉社區維護核酸檢測秩序、為隔離戶運送物資,志愿服務時長累計超100小時。曾被評為鄭州市最具創新慈善志愿者、鄭州市優秀社工、社區優秀抗疫志愿者。
2.王振祥
王振祥,男,河南喜動科技有限公司員工。助人為樂類。
2021年7月底,王振祥加入社區防疫志愿者隊伍,一直堅守在社區抗疫一線,因表現突出,被評為惠濟區“最美抗疫志愿者”。他常年參加志愿服務活動,堅持義務獻血,獻血次數已達12次,成份血3次。曾榮獲國際乒聯世界巡回賽總決賽頒發的“優秀志愿者證書”、鄭州市“防汛救災優秀志愿者”。
3.姜山
姜山,男,河南省生態環境廳第三督察辦職工。助人為樂類。
姜山熱心公益,常年參加志愿服務活動。2012年他和方城縣稅務局30多名同志一道組織成立了方城縣國稅局志愿者服務團隊,利用周末、節假日開展走訪救助活動132起,通過各級慈善機構、網絡慈善平臺籌款175萬元,走訪救助孤寡老人、大病患者、貧困學生2000多人。截至目前,姜山個人已累計獻血30次、11800毫升。2020年11月姜山回到省生態環境廳工作后,多次響應組織號召,積極參加所在社區組織的志愿服務活動,做好疫情值守等工作。
4.康紅賓
康紅賓,男,鞏義市夾津口鎮雙河村人。助人為樂類。
康紅賓熱心公益,樂于助人。同村村民曹智群考上大學,由于父母都是殘疾人,家庭生活困難,曹智群一度想要輟學,康紅賓了解情況以后,通過多方渠道幫助曹智群解決了上學期間學費問題。2021年鞏義市發起的微心愿認領活動中,他一個人就認領了17家貧困兒童的心愿,為貧困兒童購買了書柜、書桌、羽毛球拍、籃球、學習用品等。他經常在水滴籌公益軟件上,為素不相識遇到困難的陌生人捐款,更是在2022年的“99公益日”活動中,個人捐出15040元善款。
5.劉連通
劉連通,男,鞏義市回郭鎮北寺村群眾。助人為樂類。
劉連通退休后發揮余熱,不計報酬,做起了北寺村群眾調解員,幫助村民解決家庭矛盾和鄰里糾紛,一干就是20余年。不僅如此,他還組織“老伙計”們義務村里辦板報。他與妻子組建的北寺腰鼓隊,20多年來每到節假日或村里的重大活動,開展義務演出從不缺席;平時也會開展培訓活動,為北寺村的文化生活添磚加瓦。由他主持的北寺村“情系重陽、愛涌北寺”敬老愛親九九重陽節表彰大會已經連續舉辦9年,營造了敬老愛老的良好氛圍。他還熱衷公益事業,捐錢捐物援助本村教育事業、防疫防汛等。
6.陳志毅
陳志毅,男,新鄭華信民生醫院眼科主任。助人為樂類。
陳志毅從大學時開始無償獻血,至今已堅持10年。參加工作后,陳志毅加入中華骨髓庫,為一名患地中海貧血癥的小女孩成功捐獻了造血干細胞。陳志毅分別榮獲全國無償捐獻造血干細胞獎奉獻獎和全國無償獻血奉獻獎銅獎。
7.劉全法
劉全法,男,新密市茍堂鎮石廟村村民。助人為樂類。
劉全法因一次意外事故,失去了一只右手,給生活帶來諸多不便。2022年10月,當疫情再次來襲時,劉全法不顧身體不便,帶著極大的熱情投入到抗疫一線。他積極宣傳防疫政策,并在全員核酸檢測時擔任信息采集員,每次全村幾千人檢測完畢,他的全身都被汗水濕透,更何況他手不方便,更是付出了超出常人幾倍的努力,但他從無怨言。
8.樊書燦
樊書燦,男,新密市林業局技師。助人為樂類。
自2000年來,六級傷殘退伍軍人樊書燦堅持定期無償獻血,累計獻血37次、獻血量達14600毫升,光無償獻血本就有30多本。鄭州市衛生局、鄭州市紅十字會連續9年為他頒發無償獻血奉獻獎金獎,2018和2019年度他還榮獲全國無償獻血奉獻獎銅獎。2008年4月,他義無反顧的加入中國造血干細胞捐獻者資料庫,光榮的成為造血干細胞志愿捐獻者。
9.王洋
王洋,女,新密市文化市場綜合行政執法大隊支部副書記。助人為樂類。
王洋十幾年如一日,堅持每年為有需要的農民工捐贈棉衣棉被、電熱毯、電暖氣、熱水壺等御寒物資,累計價值6萬余元,惠及農民工近500人。7年來,她為西藏、青海、四川、云南和貴州等地困難兒童捐助書包、文具、圖書、筆記本、水彩筆、跳繩等各類學習和體育用品價值近3萬元,而她自己的兒子用了3年的書包卻舍不得更換。她常年助人為樂、志愿前行,積極參加社區義工、疫情防控、文明交通勸導等各種志愿服務,用自己的點滴行動踐行著文明風尚。
10.劉志超
劉志超,男,登封市大冶鎮王家莊村村民。助人為樂類。
幾十年來,劉志超捐資助教的善舉遍布登封的角角落落,從籃球欄、課桌、辦公用品到毽子、跳繩、握力器等等,不僅改善了偏遠山區學校教學設施匱乏的窘境,也豐富了師生們的體育活動。他通過“金秋助學”資助100余名高考學子完成學業。他積極參與疫情防控工作,買來棉大衣、電暖器等物資捐獻給防疫人員。
11.白寶麗
白寶麗,女,中牟縣稅務局職工。助人為樂類。
2015年,白寶麗成立了“衣往情深”公益項目中牟共建站。截至目前,已募集各類御寒物資40余噸,所有衣物經過專業分揀、消毒后先后送往越南、緬甸和西藏、云南等國內外貧困地區。她還組織開展了“寒冬送暖行動”,為農民工、環衛工、下崗工人、孤殘學生等困難群體送去大量御寒物資。在“7·20”抗洪期間,她發動志愿者為受災地區捐款捐物達80000余元,為中牟縣姚家鎮、韓寺鎮、刁家鄉、白沙鎮等送去消毒液和電動噴霧器,并親自帶領志愿者到受災嚴重的衛輝市送去愛心抗洪物資。
12.嚴紅兵
嚴紅兵,男,鄭州市社會保險中心一級主任科員。見義勇為類。
2022年10月13日,剛剛做完防疫志愿服務的嚴紅兵,回家途中正碰上小區里孩子失足落水。當時孩子已經失去重心嗆了幾大口水,向深水區滑去。他來不及做準備,直接跳入冰涼的水中,一把拉住孩子的胳膊,然后用雙手奮力托起驚慌失措的孩子,幫助孩子脫離險境。之后,他更是悄然無息地離開。
13.丁慧鵬
丁慧鵬,男,新鄭市城市管理局職工。見義勇為類。
2022年6月30日夜間,執行工作任務完畢后,丁慧鵬途經軒轅湖公園,發現湖中有兩人落水,他迅速脫下衣物跳入湖中救人。經過十幾分鐘的救援,丁慧鵬成功將其中一名落水女子救到岸上。此時救援隊也已趕到,在專業人員對女子搶救時,丁慧鵬第二次跳入水中營救另一名男子。此時丁慧鵬已明顯體力不支,但他不肯放棄,在湖中堅持著等到專業救援人員乘坐皮劃艇下湖到達營救位置。最終經過丁慧鵬和專業救援人員的努力,兩名落水人員均被成功救出。
14.余勝軍
余勝軍,男,鄭州大學后勤工作人員。誠實守信類。
2022年10月1日晚上7點多,在鄭州大學東生活區附近,余勝軍正在散步。此時,一名年輕人騎著電動車經過,突然,一個白色帆布包從車上掉落。余勝軍趕緊喊叫、追趕,卻沒能追上騎車人。他打開包一看,里面裝著大量現金,數額達19萬元之多。余勝軍第一時間報了警,在警方的協助下,很快便聯系到了失主康先生。余勝軍誠實守信的事跡被河南省電視臺報道,環球網、新浪網、騰訊網等網站紛紛轉載。
15.李經偉
李經偉,男,中共鄭州市委網信辦科員。敬業奉獻類。
疫情防控期間,李經偉主動聯系居住地社區,加入志愿服務隊。每天一大早為做核酸不會使用手機的小區老同志采集信息,宣傳抗疫正能量故事和科普小百科,協助物業小區內巡邏,為隔離居民送生活物質和心理疏導等,得到了社區、物業及居民的一致好評。他的事跡先后被央廣網、中國日報網、大河網、鳳凰網、鄭州日報等媒體報道。
16.裴永光
裴永光,女,中原區委巡察機構科員。敬業奉獻類。? ?
2022年,裴永光積極參加疫情防控志愿工作,志愿服務時長超過300小時。她所居住的小區1萬多居民被封控在家,小區生活物資采購、入戶核酸檢測壓力繁重。她第一時間與社區書記聯系,自愿報名參加志愿者隊伍,連續開展工作。10月底,裴永光主動請纓報名參加單位組織的隔離專班,被安排到嵩山美寓隔離酒店。她利用自己大學醫學專業優勢,制定出嵩山美譽隔離酒店《與隔離人員溝通用語》《接收人員工作流程》《隔離人員緊急情況處置流程》等,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17.卜艷萍
卜艷萍,女,中原工學院校團委副書記。敬業奉獻類。
卜艷萍工作14年來,經常帶領大學生開展社會實踐和志愿服務活動,調研的農村垃圾分類、黃河水資源保護、丹江口水資源安全使用等項目,先后被中國水利報、中國日報網、大河網等多家媒體報道30余次。她所帶領的大學生團隊先后獲得全國優秀社會實踐團隊、河南省大學生優秀社會實踐團隊、河南省生態環保類社會實踐優秀社會實踐團隊、河南省實踐項目競賽一等獎等榮譽。
18.顧海軍
顧海軍,男,鄭州市碧沙崗公園職工。敬業奉獻類。
顧海軍從1990年至今一直堅守在公園工作一線,對工作勤勤懇墾,任勞任怨,臟活累活搶著干。他所帶領的草坪組在園內的各項管理中始終名列前茅,深受同事和領導的好評。他把自己掌握的園林技術經驗毫不保留的傳授給青年職工。2012年榮獲“鄭州市五一勞動獎章”,2006年至今多次榮獲“鄭州市技術狀元”“鄭州市技術標兵”榮譽稱號。他參與的“觀賞海棠品種資源收集與整理”等課題被評為“河南省科技成果”。
19.李彩
李彩,女,惠濟區東風路小學教師。敬業奉獻類。
2019年李彩響應國家號召,菲律賓支教1年,受到國僑辦和執教學校的一致好評,為傳播漢文化和中菲友誼貢獻了一份力量。回國后,她積極參與社區核酸檢測、防疫執勤等活動,堅守社區黨員先鋒崗。網課期間,班上一位孩子母親是防疫醫生,父親在國外,李彩責無旁貸擔起責任,對該生悉心照顧,為奮戰在疫情第一線的醫護人員解除后顧之憂。曾榮獲“鄭州市師德先進個人”稱號,所帶班級被評為“鄭州市文明班級”。
20.王新洲
王新洲,男,上街區工業路街道辦事處人民調解員。敬業奉獻類。
擔任人民調解員14年來,王新洲秉承百姓事無小事的原則,積極開展人民調解工作,成功調處各類矛盾糾紛1100余起,調解成功率達95%以上。他協助街道民調委制定了一系列豐富多樣的法律宣傳方式,以有獎問答代替枯燥的專題講座及無趣的宣傳頁,使居民由原來的被動受教育變為有興趣、有動力的主動學習法律知識。
21.陳卓
陳卓,男,鄭州外國語學校地理教師。敬業奉獻類。
陳卓刻苦鉆研教學,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堅持備好上好每一節課,所輔導學生在2022年全國地球科學奧林匹克競賽、全國地理奧林匹克競賽中共獲4金6銀5銅,2次獲評“優秀指導教師”。2022年疫情期間,主動留校60多天,照看疫情留校學生和藏班學生日常學習生活,幫助學生解決留校網課所遇問題,為學生送飯、打印資料等,熱心關懷學生,和學生亦師亦友。
22.周向年
周向年,男,經開區消防救援大隊?達東路消防站指導員。敬業奉獻類。
2022年11月,疫情防控關鍵階段,周向年接到上級命令后第一時間帶隊奔赴疫區,對街道辦事處、企事業單位、住宅小區、臨時安置區、垃圾清運站等場所開展不間斷消殺,消殺面積達80余萬平方。自2015年開始,周向年持續資助一名小學貧困生直至2022年考上江漢大學。
23.張延蕊
張延蕊,女,鞏義市永安路街道后泉溝村村醫。敬業奉獻類。
作為一名村醫,張延蕊常年奔波在病患之間,不畏風雨,晝夜應診,隨叫隨到。村里有一名癌癥患者家里條件艱苦,沒錢去大醫院,她每天去患者家為他輸液,一去就是2個多月;村里有名患者病情嚴重,被醫院下了病危通知書,她又每天到他家里下胃管打針,直到患者離世;對于村里的有偏癱中風的患者,她都親自上門把脈問診,及時給予治療。2022年疫情期間,更是責無旁貸積極參與到全員核酸檢測中,從不叫一聲累。
24.張拴信
張拴信,男,中牟縣鄭庵鎮衛生院前路儉村執業醫師。敬業奉獻類。
張拴信行醫40多年,堅持每天早晨7點坐診,晚上11點回家,風雨無阻。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發,張拴信心急如焚,在家燒鍋起灶熬制中藥飲劑,免費發送給村民,2022年5月初,中牟縣萬邦市場疫情發生,張拴信身穿志愿紅馬甲,為居家隔離人員和抗疫一線的工作人員送上精心熬制的中藥湯劑。抗疫3年,張拴信熬制中藥60000多袋,惠及群眾5000多人。
25.蔣凱
蔣凱,男,中牟縣自然資源規劃局派駐河田村第一書記。敬業奉獻類。
蔣凱以河田村為家,帶領群眾打出“羊肚菌+紅蘿卜”特色產業組合拳,發揮合作社示范帶動作用,做大做強“河田紅玉蘿卜”“河田羊肚菌”等品牌建設,引領河田村的農業向精致農業發展,帶領群眾致富增收,實現年產值超700萬元,2021年河田村胡蘿卜種植面積超過300畝,賣到一畝8000元,被譽為“中牟縣胡蘿卜第一村”。他的事跡多次被省、市、縣多家電視臺及大河網、“學習強國”鄭州學習平臺、等媒體進行宣傳報道。
26.邵宇杰
邵宇杰,男,鞏義市園林綠化中心辦公室主任。敬業奉獻類。
邵宇杰堅持十余年如一日,充分發揚三牛精神,愛崗敬業,任勞任怨,在平凡崗位上默默無聞展現志愿者良好精神面貌。在工作崗位,為按時優質完成文字材料撰寫工作,他置骨折的兒子于不顧,加班加點完成工作任務。工作之余,為做好社區的疫情防控服務工作,他隱忍著右腿韌帶損傷無法彎曲的傷痛,不顧家人勸阻,毅然投入到志愿者服務行列,不折不扣完成了測體溫、引導市民佩戴口罩等服務。每逢周六,他積極參與志愿服務行動,撿拾垃圾、治理亂停亂放、引導行人文明過馬路等一絲不茍。
27.曹林山
曹林山,男,鞏義市回郭鎮清東村村民。孝老愛親類。
1966年,22歲的曹林山與妻子準備結婚時,妻子唯一的大哥去世了。結婚后,曹林山毅然擔負起了照顧岳父岳母的重任,幾十年如一日,毫無怨言。岳父晚年得了癌癥,曹林山就帶他四處尋醫問藥,將岳父岳母伺候至八九十歲,兌現了自己的承諾。1999年,妻子生病無法自理,孩子們都是剛結婚,處在創業階段。為了不讓孩子們有后顧之憂,他又一個人承擔起了照顧妻子的重擔。20年過去了,妻子在曹林山的照顧下,雖然還是臥病在床,但病情穩定且明顯好轉。
28.王素粉
王素粉,女,登封市東華鎮何門村村民。孝老愛親類。
10年前王素粉的婆婆因偏癱病情加重,生活徹底不能自理,照顧婆婆的重擔就落在王素粉一個人身上,收拾屋子、洗衣做飯,給婆婆按摩、穿衣服、喂飯喂水,數十年如一日。她還經常到村文明實踐站參加志愿服務活動,幫鄰居調解矛盾糾紛,為社會傳遞家庭美德。
29.劉新蓮
劉新蓮,女,管城區紫荊山南路街道西堡社區居民。助人為樂類。
劉新蓮經常參加社區公益活動,幫助小區的孤寡老人拆洗被褥、打掃衛生、購買生活用品,是小區公認的“熱心腸”。在疫情防控期間,她帶領一大批熱心居民群眾加入社區志愿者隊伍,測體溫、為道樓消毒、錄入身份信息、幫助居家隔離人員買菜。劉新蓮還是一位孝老愛親模范,2014年丈夫突患大病,臥床不起,她不離不棄地照顧,盡心盡力幫助丈夫早日康復。
30.徐文華
徐文華,男,鄭州市紀委監委駐市委政法委紀檢監察組副組長。敬業奉獻類。
去年10月疫情突發,徐文華發動全家3口人,主動參加社區緊急疫情防控工作,并擔任宣傳勸導組組長,9次自編宣傳勸導詞,自行錄制小喇叭,宣講防疫政策,暢通社區與居民即時溝通訴求渠道,幫助封控的居民買饅頭、菜、藥品等生活急需物品。他還積極配合8個高風險區域內的社區開展值班、巡夜、運送生活物資、藥品以及消毒等工作。徐文華還長期堅持義務獻血,自己克服暈針等心理問題,每月定期2次無償捐獻血小板。
正觀新聞·鄭州晚報記者 蘇瑜??通訊員 王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