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ck id="6birc"></track><option id="6birc"></option>
    <samp id="6birc"></samp>
  1. <samp id="6birc"></samp>
    1. <b id="6birc"><ins id="6birc"><ruby id="6birc"></ruby></ins></b>

    2. <tbody id="6birc"></tbody>
    3. <samp id="6birc"></samp>

        <progress id="6birc"><bdo id="6birc"></bdo></progress>

          <tbody id="6birc"></tbody>
        1. 奮楫勇進逐浪高 氣勢如虹譜華章 管城回族區以“項目為王”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2023-02-23 來源: 鄭州晚報 鄭州客戶端官方網站 分享到:

          《鄭州晚報》版面截圖

          一年春作首,萬事行為先。1月28日,全省集中開展第七期“三個一批”項目建設活動,管城回族區參與“三個一批”簽約3個項目,總投資20億元。2月10日,管城回族區產業園推介暨簽約儀式舉行,現場45個優質項目成功簽約,總投資達220億元……新春伊始,管城回族區堅持“項目為王”鮮明導向,奮躍而上,佳音頻傳,盡抒實干風采。

          藍圖始終在征途。2023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也是實施“十四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關鍵之年。面對新答卷,管城回族區深入踐行“項目為王”理念,以“三個一批”活動為重要抓手,加大項目謀劃儲備,圍繞創新能力提升、基礎設施建設、產業轉型發展、綠色低碳轉型、民生社會事業五大領域,以“闖”的精神、“拼”的勁頭、“干”的作風,跑出加速度、確保高質量。

          商都管城滿眼春

          堅持“項目為王” 點燃高質量發展新引擎

          重點項目建設既是穩定經濟增長、實現穩中求進的壓艙石,也是推動一個地區高質量發展的動力源。管城回族區牢固樹立“項目為王”理念,聚焦“跑出加速度、確保高質量”,加大項目謀劃,強化服務管理,破解要素瓶頸制約,全力以赴推動項目建設提速增效,為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增添新引擎。

          2022年以來,全區上下緊緊圍繞區委、區政府總體安排部署,聚焦先進制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數字經濟、社會民生等重點領域,深度謀劃重點項目,持續強化幫扶督導,積極擴大要素供給,多措并舉、多點發力,確保項目建設整體推進有力有序。2022年,全區291個省市區重點項目完成投資653億元,完成年度計劃投資的109%。其中,40個省市重點項目完成投資352.5億元,占年度計劃的105%。

          金岱科創城蓬勃起勢

          商代都城遺址、金岱科創城、小李莊火車站三大板塊歷經初創艱辛,城市設計和控規編制全面完成,啟動重點項目92個,拉開了投資建設大幕。

          商代都城遺址板塊 4.5公里古城垣全線貫通,商都考古遺址公園、宮殿區遺址公園、商都遺址博物院、文物考古研究院、東城垣博物館相繼投用。亳都古巷等文化片區破土動工、加快建設,“六街六片區”初具雛形,順城街片區獲評河南省旅游休閑特色街區,平等街在鄭州夜經濟地標評選中榮登榜首。

          金岱科創城板塊 成功爭創省級經濟技術開發區,成為鄭州做地和存量工業用地改革雙試點,完成土地收儲供應556.9畝;新增綠化46萬平方米,海信智能科技等16個項目完成簽約,金岱智慧產業園等3個小微企業園和5G智能園區加快建設。

          小李莊火車站板塊 升級為鄭州南站樞紐產業園,成功納入省級戰略規劃,規劃面積由3平方公里拓展至30平方公里,城市設計和產業規劃通過市規委會審批,7640畝基本農田調整獲自然資源部批復,扶輪外國語等29個公配項目加快推進,園區開發建設全面發力。

          發展是硬道理,項目是硬支撐 今天的項目,就是明天的產業,今天的投資結構,就是明天的產業結構。2023年,管城回族區將圍繞五大重點領域謀劃實施重點項目332個,總投資3796.9億元,年度投資783.6億元。其中,省市重點項目50個,總投資1669.5億元,年度投資403.5億元。

          強化領導分包,高位推進項目建設 明確目標任務,緊盯一季度目標,細化分解,實施重點項目縣級領導分包機制,分包領導持續跟進各自分包項目、熟悉情況,親自參與聯系、洽談、協商,對發現的疑難問題逐級提交至周工作例會協調解決,真正做到項目建設在一線協調、一線服務、一線督戰,推動項目建設天天有進展、周周有變化、月月有突破;分包項目的辦事處要提前介入、積極對接、熱情服務,盡己所能予以支持配合,盡全力推進項目早日建成并發揮效益。

          夯實工作責任,加強任務節點管理 突出項目謀劃儲備。以“商代王城遺址文化片區、管城經濟技術開發區、鄭州南站樞紐產業園”三個產業平臺建設為總牽引,著力發展文旅產業、高端商貿業、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和醫療康養產業等優勢產業。提速推進項目建設。堅持“以周保旬、以旬保月、以月保季、以季保年”,加強經濟運行調度分析,強化要素供給保障,加快化解問題樓盤,夯實發展基礎。聚焦大項目和產業項目。突出大項目和產業項目的帶動引領作用,加速產業轉型升級,強化招商引資,堅持人才項目“雙招雙引”,努力推動落地一批優質項目和產業鏈配套企業。

          強化協調推進,破解項目推進瓶頸 牢固樹立“一盤棋”思想,服從和服務于全區抓項目、促投資的大局,形成上下聯動、政企協同、部門配合的強大合力。堅持開展項目建設、招商引資、城建交通工程和重點民生工程周例會,對符合條件的項目實施“一站式”“一條龍”審批,對暫不符合條件的要幫助項目單位解決用地規劃、環保管控、建設施工、資金需求等手續辦理方面的問題。

          飛馳高鐵入畫來

          做優營商環境 樹起投資興業新地標

          推進高質量發展,項目是第一支撐,發展環境是第一保障。一流的營商環境是招商引資最好的“梧桐樹”、最大的“吸鐵石”,便捷高效的政務服務和穩定預期,是企業家最好的“定心丸”和“強心劑”。管城回族區堅持“誰跟企業和市場主體過不去,我們就跟誰過不去”的鮮明態度,樹牢用戶思維,把企業滿意作為第一標準、企業感受作為第一評價,盡心盡力為企業做好事、辦實事、解難事,保障企業發展積厚成勢、行穩致遠。

          傾力支持民營經濟發展壯大 牢牢堅持“兩個毫不動搖”,全力支持民營經濟,加快形成大企業頂天立地、小微企業鋪天蓋地的發展局面。支持企業提升科技創新能力。制定民營企業龍頭培育計劃,實施高新技術企業萬家培育及規上工業企業研發活動全覆蓋工程,明確管城種子企業清單,支持龍頭企業牽頭組建創新聯合體,開展應用基礎研究與產業關鍵共性技術研發,推動產學研深度融合。支持“專精特新”企業發展。持續深化創新型領軍企業培育行動、“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倍增計劃,充分發揮航天金穗、歐亞高科等企業引領帶動作用,培育鏈主、形成矩陣。支持小微初創企業提質發展。用好“鄭好融”平臺,做到“政策找企”;鼓勵小微制造業企業加快開展技術升級、產品更新,推動小微企業向價值鏈的中高端邁進;要圍繞未來產業前瞻布局,在5G、數字經濟、元宇宙等領域超前部署,著力構建未來產業發展生態。

          持之以恒優環境 營商環境就像水源、空氣和土壤,享之不覺,失則難存。全區上下堅持做到“四零”要求:做到政企溝通“零距離”。扎實開展“萬人助萬企”活動,落實干部包聯、政企“面對面”“早餐會”“首席服務官”“企業家懇談會”等機制,坦蕩真誠同企業家交往,把企業的事當家事,把企業家當親人,“有求必應、無事不擾”,真心實意支持各類市場主體發展壯大。做到解決問題“零遲滯”。用好“親清在線”“管城企聯幫”13710直辦平臺,對企業訴求,落實例會推動、限時辦理及督導聯動等“四項機制”,力爭清倉見底。做到政策落實“零障礙”。全面承接中央、省、市各類惠企政策,結合管城實際,細化落實措施,精準推送、頂格執行,確保“政策找企、應知盡知、應享盡享、免申即享”,做到企業“院墻外的事包辦、院墻內的事幫辦”。做到對損害企業利益行為“零容忍”。對損害企業利益、妨礙企業經營、破壞營商環境的,發現一起、查處一起。對不作為、慢作為、亂作為的要啟動問責追責,造成嚴重后果和影響的,由區紀委監委立案審查。

          聚力民生福祉 繪就美好生活新畫卷

          民生連著民心,是社會發展之本、人民幸福之基。2022年,管城回族區堅持人民至上,始終同人民群眾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全力以赴破解民生難題,補齊民生短板,持續提升城市管理水平,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城市治理邁上新臺階 堅持“路院共治、路園一體”,完成總量占全市32%的533個老舊小區和128條支路背街更新改造,以“繡花”功夫、匠心精神,實施57條“嚴管街”創建和全要素精細治理,城區面貌煥然一新。黨建引領網格化基層治理“一網統管、一管到底”創新經驗成為全市標桿,576個無主管樓院“紅色物業”長效覆蓋,央視《焦點訪談》《朝聞天下》及省部級以上媒體先后報道30余次,代書胡同社區榮膺全國先進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

          民生福祉得到新加強 用心用情回應群眾“急難愁盼”。在全省首創公辦師范院校、事業單位幼兒園代辦制,幼兒普惠教育覆蓋全市領先;新建改擴建中小學幼兒園43所,新增優質學位3.3萬個,創新實施名校孵化工程,鄭州外國語等大小三甲名校品牌齊聚管城;在全國率先探索“物業+養老、家政+養老”模式,“一碗湯的距離”讓養老服務充滿溫情,醫養結合經驗全省推廣;大氣綜合指數改善率六區第一,優良天數達231天,同比增加15天,創7年來最高水平。

          保障和改善民生永遠在路上 2023年,管城區將深入開展城鄉建設增美行動,以建設“美好家園”為載體,做好新型城鎮化后半篇文章,全力打造高品質城市環境。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聚焦“一老一小一青壯”,切實解決好群眾“急難愁盼”問題,讓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

          堅持教育優先發展 強化集團化辦學、名校帶動,聚焦擴大優質教育資源供給和均衡發展,啟動振興東路中學等3所新校建設,提速夢想路小學等17個在建項目進度,力爭創新街小學北校區等30所中小學、幼兒園新建改擴建項目年內完工。推動鄭州一中、四中、七中、十一中盡快落地,加快鄭州外國語高中管城校區建設,完成鄭州市第五高級中學等3所市屬高中外遷,持續推進名校托管和集團化辦學,落實“雙減”政策,著力構建高質量教育體系。

          抓實養老托幼服務 加快構建高水平養老服務體系,在城鎮社區養老服務設施全覆蓋的基礎上,謀劃農村養老設施建設,確保養老服務設施實現良性運轉全域覆蓋。做好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服務,建成嬰幼兒托育機構13個,打造示范點3家。

          提升醫療衛生水平 樹立大衛生、大健康理念,結合后疫情時代特點,持續推進健康管城行動,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加強防護救治物資儲備,推進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發熱門診(診室)建設,做好保健康、防重癥、強救治、優服務工作;加快管城區總醫院等4個項目提升改造進度,協調推進河南省人民醫院、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等新建項目選址落地,著力補齊全域醫療資源短板。

          持續深化黨建引領網格化基層治理 以試點街道為引領,推動區城運中心、12個街道分中心實體化運營,力爭上線事項達到2000件。構建“黨建引領、多格合一、五級聯動、三辦協同、監督考核”機制閉環,深化“事項收集、統一受理、智能派遣、處置辦結、監督考核”流程閉環,充實“一二三級網格長+微網格員”履職隊伍,賦予基層呼叫權、監督權、評議權,構建“街道吹哨、部門報到”工作體系,全面推行“一網統管、一管到底”網格化基層治理模式,傾力打造全市“基層社會治理示范區”。

          新征程面臨新挑戰、擔負新使命,只有實干奮斗才能開辟未來。管城回族區將在省委、市委的堅強領導下,以時不我待的干勁、敢為人先的闖勁、一抓到底的韌勁,果敢擔當、砥礪奮進,不斷開創管城高質量發展新局面,交上一份滿意答卷。

          正觀新聞·鄭州晚報記者 冉紅政?通訊員 婁璞 劉博聞/文 正觀新聞·鄭州晚報記者 馬健/圖



          分享到: 編輯:周愛巧 統籌:曹杰

          相關新聞

          www.uuyoujiz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