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路街道堅持黨建引領,依托網格化基層治理,把推進街道社區與駐區單位共建互補作為重要內容,采取一系列舉措抓緊抓實,推進基層黨建工作不斷向縱深發展。
堅持黨組織主導,打造“黨建+網格”共建平臺。延伸網格觸角,將駐區單位劃分專屬網格,單位負責人為專屬網格網格長。構建以街道社區為核心、駐區單位為骨干的“1+N”型組織體系,形成了“一核多元”的領導體制。中心醫院社區瑞陽養老院黨支部通過打造黨建聯盟共同體,以養老服務輻射帶動整個建辦轄區,形成資源共享、責任共擔、優勢互補、互利共贏的區域化、開放性黨建覆蓋體系和服務網絡。
堅持以契約化、項目化方式推進共享共贏。通過契約明確責任。社區黨組織通過與駐區單位黨組織簽訂共駐共建協議書、選派共駐共建聯絡員等方式,明確共建責任,一方面,街道、社區黨組織發揮牽頭協調作用,做到引導,協調而不強求;另一方面,駐區單位黨組織主動考慮社區建設實際和可提供的資源優勢,盡可能地保證投入,積極支持和參與社區共建工作,實現了黨員聯管、活動聯抓、資源聯用、服務聯做。通過項目推動落實。為落實好共建任務、達到共建目標。各社區實行“菜單式”管理,根據群眾需求擬定“服務項目訂單”,通過“原點在線”小程序在線發布相關任務,駐區單位根據自身情況,有選擇性、針對性地認領“任務”和履行“服務項目訂單”,最終完成任務后,駐區單位黨組織獲得相應積分,并在“原點在線”小程序參與全區排名,達到盤活資源、項目化方式推進共建工作。
堅持以載體活動為牽引,推進資源共享。把創造活動載體作為推進街道社區與駐區單位共建互補的重要內容加以探索創新。為推進資源共享共贏,按照“不求所有,但為所用”的原則,實行動態開放的黨員管理模式,實現街道社區與駐區單位黨組織活動陣地相互開放、共建資源互補共用。依托“原點在線”小程序,組織開展黨員雙報到等活動,邀請駐區單位在職黨員到社區“線上”報到,積極參加社區組織開展的各類志愿服務活動,進一步凝聚服務群眾合力。計劃路社區積極整合資源,與共建單位積極協調統籌,聯建聯用將小食堂、老干部活動中心作為社區黨員“樞紐陣地”“活動陣地”“特色陣地”,既解決了場所不足問題,又提升了場所利用率。街道深入開展“萬人進萬企”活動,街道班子成員帶頭每月走訪轄區單位,為駐區單位提供政策服務、信息服務、協調服務和組織服務,從而實現雙向聯動,合作共贏。
下一步,建設路街道將充分發揮街道社區黨組織領導核心作用,依托智慧化網格平臺,健全完善共建互補工作體制機制,推動街道黨建體制由條塊分割向條塊結合轉變持續畫大轄區“同心圓”。
正觀新聞·鄭州晚報記者 董占卿 通訊員 李博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