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身高,總是讓家長充滿焦慮和期待:現在正常不正常?有沒有長慢了“矮人一截”?
從明天(3月1日)起,我國將施行最新版《7 歲以下兒童生長標準》,其中明確規定了不同年齡兒童生長發育的各項指標。
想知道孩子的身高發育處于哪種水平,不妨參考這套指標來評估一下!
孩子身高達標嗎?
手把手教你查清楚
具體怎么查,可以分成3步:
第一步:根據孩子的性別,選擇對應的身高標準圖;
第二步:在表格第一列找到孩子的年齡(實足滿整月或整歲),向右比照,找到接近的平均身高值;
第三步:沿著身高列向上看,表格第一行對應的就是孩子身高所處的百分位數值區間了。
* 年齡:是指從出生到未滿7周歲(<84月齡)之間,取整歲或者整月
* 身長:適用于2歲以下兒童,即平臥位頭頂到足跟的長度
* 身高:適用于2~7歲以下兒童,即站立位頭頂到足底的垂直高度
我女兒目前4歲,身高105cm,她的身高是什么水平呢?
在女童表中查找,找到4歲那一行,她的身高處于103.7cm ~106.3cm 之間,對照表頭一行,百分位數值處于P50 ~ P75?之間。
影響兒童生長發育的因素?
按照最新的標準,孩子身高處于 < P3 或 ≥ P97 百分位,是意味著出現了異常嗎?
這兩種情況的確提示孩子有增長過慢或過快的情況,但這不代表一定有問題。
因為孩子的生長發育受到多種因素影響,對于偶爾出現的“異常”,加強監測,密切關注就好。
影響生長發育的因素主要有遺傳因素和環境因素。
一、遺傳因素
父母雙方的遺傳因素決定了兒童生長發育的“軌跡”。身高生長是復雜生物學過程,其中60%~70%由遺傳因素調控,父母身高作為家庭遺傳特征評估指標,對兒童身高的影響自出生時即已體現。
二、環境因素
營養素的供給充足且比例恰當,加上適宜的生活環境,使得兒童生長發育潛力得到充分的發揮。
專家對53155名3~7歲兒童進行分析發現:挑食兒童生長發育水平、身高等均低于不挑食患兒。
疾病對生長發育的阻擾十分明顯。
長期慢性疾病影響患兒體重和身高的增長;內分泌疾病常引起骨骼生長和神經系統發育遲緩;先天性疾病如先天性心臟病可造成生長遲緩。
良好的居住環境,如陽光充足、空氣清新、水源清潔、居住條件舒適,良好的生活習慣、科學的護理、體育鍛煉、完善的醫療保健服務,安定的社會環境等等,均是促進兒童生長發育的重要因素。
想讓孩子長更高
? 這4件事情要做到??
據研究發現,春季和夏季是孩子一年中生長速度較快的時間,那怎么做能幫助孩子長高呢?
自然是讓“環境因素”發揮出最大效能,幫助孩子做好以下4件事:
1、睡好
生長激素只在進入深層睡眠后才會慢慢釋放。因此,睡覺時間充足、睡眠質量高,才能讓激素充分釋放,讓身高“蹭蹭蹭”往上走。
晚上9點到第二天凌晨1點,特別是晚上11點前后,生長激素的分泌量達到最高。
早上6點前后的一兩個小時,生長激素也有一個分泌小高峰。因此,要保證孩子在這兩個時間段的深睡眠。
此外,不同年齡的孩子,每天需要的睡眠時間不同。
2、吃好
家長們普遍關注孩子補鈣、補維 D、喝牛奶,這都沒問題。
但要提醒大家,更要重視“營養均衡,食物多樣”。可以參照《中國學齡前兒童膳食指南(2022)》《中國學齡兒童膳食指南(2022)》中針對兒童食物的食材種類推薦,來給孩子搭配。
3、運動
跑步、跳繩、摸高等跳躍性運動,籃球、足球、羽毛球以及游泳等伸展性運動都可以。
但是,少做舉重、啞鈴、舉沙袋等負重運動。
這些負重運動具有壓迫性,對骨骼還未定型的兒童和青少年來說,要少做或不做,以免損傷骨骼,影響身體長高。
4、心態
孩子精神壓力大、長期抑郁也會影響長個。
當然,尊重孩子的生長規律,不“揠苗助長”,才是孩子真正需要的。
身高固然重要,但孩子的健康和快樂更重要,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