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制家具越來越多地受到消費者的青睞,但給人們生活帶來很多便利的同時,也會帶來一些麻煩。李女士便因為定制的衣柜款式、尺寸不完全符合約定遇到了麻煩事。今天,一起去看看最終結果如何。
去年1月,李女士在某家居生活廣場購物,看中鄭州市某建材商行的某品牌全屋定制家具,通過店員的講解,李女士對定制衣柜的設計、用料很滿意,當天在店內定制了新家的衣柜,約定衣柜的材質、規格型號及價款等,依照合同約定,李女士支付14800元的家具款。5個月后,衣柜制作完成。然而在安裝過程中,李女士發現交付的衣柜款式、尺寸不完全符合約定,為此,她多次找到建材商行溝通,要求給出解決方案并進行賠償。在溝通未果的情況下,李女士還向市場監督管理局進行投訴,但仍未能解決問題,新房的裝修也遲遲無法完工。為了維權,李女士將建材商行訴至中原區法院,她認為建材商行存在欺詐行為,要求解除雙方之間的定作合同,建材公司返還貨款14800元,并予以3倍賠償。
訴訟中,建材商行認為,李女士已經在衣柜的設計圖上進行了簽字,就表示認可設計方案,衣柜完全按照設計方案制作,因此不存在欺詐行為。
對此,李女士不予認可,她表示設計圖是通過手機發送的,圖紙上的標注并不清楚。
了解情況后,承辦法官劉黎青實地查看,并組織雙方調解,一方面組織雙方對照合同、設計圖、衣柜的實際尺寸,找到目前存在的問題,尋找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另一方面讓雙方換位思考,體諒對方的難處。最終,雙方同意各退一步,建材商行按照協商方案對定制衣柜進行安裝并賠償李女士損失1萬元。
提醒:定制家具要認真核對設計圖紙,不要草率簽字
消費者在選擇定制家具時,首先要盡量選擇有實力、信譽度高的品牌和商家;其次,在合同簽訂階段,要應認真閱讀合同的相關條款,包括材料品牌、型號尺寸、制作工藝、付款方式、交貨時間、安裝時間、售后服務等內容,并核對設計圖紙,不要草率簽字確認,杜絕“忽悠”,從根本上消除產生糾紛的隱患;再次,在合同履行階段,雙方應恪守“誠實信用”原則,按照約定履行義務,共同維護和諧誠信的消費環境!
正觀新聞·鄭州晚報記者 魯燕?通訊員?穆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