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晚報》版面截圖
“目前我國不同類型的科研機構職能趨同較普遍,難以發揮各自優勢。同時,人才遴選制度存在功利化和行政化傾向,不利于學科高質量發展。”深化科技體制改革是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根本要求,全國政協委員、河南大學副校長傅聲雷圍繞如何深化體制機制改革以提升科技創新能力建言獻策。
科研機構職能趨同 自主創新能力不強
目前,我國各類科研院所和高等學校作為創新主體的活力還不夠,科技自主創新能力還不強。傅聲雷認為,這與我國各類科研機構的科研模式和人才遴選制度密切相關。
傅聲雷表示,不同類型科研機構的設立都有獨特的定位和職能,但現實是,不同類型的科研機構在科研模式和職能體現上表現出明顯的趨同發展,以至于失去了各自的特色,難以發揮各自的優勢。高層次人才被功利化和行政化,導致人才遴選與學科發展不平衡,且不利于開展科技創新。
完善考評指標體系 避免“一把尺子”
如何避免不同科研機構的職能趨同問題?傅聲雷認為,要加強不同科研機構的定位,嚴格區分其科研職能;摒棄單一量化的科研評價方式,完善科研考評指標體系。
傅聲雷建議,引導不同科研機構在不同層次上合理競爭資源,避免趨同發展。基金組織應逐步建立層次完善的資助體系,對應不同科研機構的定位而設置不同性質的科研項目。基礎研究類項目設置應有利于科學家圍繞科技前沿,潛心研究和長期積累,提高基礎性研發成果質量和世界影響力,催生重大原創性;應用類項目的設置應有利于“卡脖子”技術的研發和推廣。
改變以論文、專利為主的科研成果量化評價方式,引導績效考核由數量評價向質量評價轉變。同時,對于不同定位的科研機構應區別對待,避免“一把尺子”量遍所有科研機構,實施科學合理的分類評價考核。
讓人才稱號進一步回歸榮譽性學術性
傅聲雷提出,讓人才稱號進一步回歸榮譽性、學術性,不與物質利益和行政級別掛鉤,有利于維護學術的權威性和純粹性。
在具體實施方面,傅聲雷認為,人才遴選應加強專業學會和科協在提名中的主導權,同時加強同行函評的權重。“這樣的遴選制度更能體現同行評議的科學性,也有利于專業學會和科協統籌學科的發展和學術的繁榮,有利于推動新興學科、交叉學科的快速崛起以及傳統學科和特色學科的穩步發展,有利于不同發達程度各地區高層次人才推薦和遴選的合理布局。”
正觀新聞·鄭州晚報記者 張競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