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ck id="6birc"></track><option id="6birc"></option>
    <samp id="6birc"></samp>
  1. <samp id="6birc"></samp>
    1. <b id="6birc"><ins id="6birc"><ruby id="6birc"></ruby></ins></b>

    2. <tbody id="6birc"></tbody>
    3. <samp id="6birc"></samp>

        <progress id="6birc"><bdo id="6birc"></bdo></progress>

          <tbody id="6birc"></tbody>
        1. 2023年 鄭州醫保將著力辦好民生“十件事”

          2023-03-15 來源: 鄭州晚報 鄭州客戶端官方網站 分享到:

          醫療保障事關百姓健康福祉。3月14日,記者從全市醫療保障經辦工作會議上獲悉,2023年,省會醫保經辦機構將著力辦好民生“十件事”,努力把醫保經辦創新成果不斷轉化為鄭州人能實實在在感受到的生活品質。

          (一)編制鄭州醫保服務“電子地圖”,為服務對象提供精確高效辦事指引。精確編制鄭州醫保服務電子地圖,一圖呈現四級經辦機構和所有定點醫藥機構的基本信息,一圖融合全部醫保業務辦事指南,一圖實現服務指引、業務預約等便捷功能,用簡潔明了方式為群眾辦事、就醫購藥提供便利。

          (二)應用定點醫藥機構事務“一網通辦”系統,提升“兩定”業務辦理便捷度。在市、縣兩級全面應用定點醫藥機構“一網通辦”系統,將新增申報、資質審核、信息公開、協議簽訂等業務以及定點醫藥機構信息變更業務全部推送至網上經辦,采用“雙隨機一公開”模式,由系統隨機從定點醫藥機構事務管理專家庫中抽取專家開展現場評審工作,持續簡化業務流程、壓縮辦理時限。

          (三)全面部署自助服務系統,方便群眾自助辦理醫保業務。在市、縣兩級17個醫保辦事大廳建立醫保業務自助服務專區,部署自助服務設備,方便群眾“自助辦”。同時,在部分業務覆蓋范圍廣、群眾辦事較為集中的鄉鎮(街道)便民服務中心、“鄭州醫療保障服務站”部署自助服務設備,推動自助服務逐步向基層延伸。

          (四)持續推進“鄭州醫療保障服務站”建設,構建“15分鐘醫保服務圈”,方便群眾“就近辦”、“馬上辦”。協同各級政府和職能部門、各級定點醫療機構、各類金融機構及駐鄭大中專院校,穩步推進“鄭州醫療保障服務站”建設,積極參與鄉、村兩級便民服務中心(站)建設,科學布局、精準構建“15分鐘醫保服務圈”,年度內新建站點不少于10個。其中,定點醫藥機構站點5個,駐鄭大中專院校站點5個。

          (五)開展“鄭州醫療保障服務站”標準化建設和示范站點創建工作,全面提升醫保服務品質和群眾辦事體驗。深入開展“鄭州醫療保障服務站”標準化建設和示范站點創建工作,全面規范站點視覺識別系統、內部功能區劃、經辦職責清單,年度內實現每個區縣(市)至少建成一個“市級示范站點”。

          (六)擴大“雙通道”藥店覆蓋范圍,為參保人員就醫購藥提供便利。遵循“合理布局、利于監管、公開公平、公正透明、競爭擇優”的原則,持續推進國家醫保談判藥品“雙通道”定點零售藥店遴選工作,年度內將鄭州市“雙通道”藥店數量擴展至不少于30家,為享受鄭州市門診特藥待遇的參保人員就醫購藥提供便利。

          (七)擴大異地就醫直接結算覆蓋范圍,提升異地就醫“一站式”、“一單制”結算可及性。將我市已開展糖尿病、高血壓、透析、惡性腫瘤門診治療、異體器官抗排異治療等門診慢特病本地醫保服務的二級及以上定點醫療機構,全部開通省內和跨省門診慢特病異地就醫直接結算服務。

          (八)試點推進“信用就醫”服務,緩解參保人員住院就醫壓力。深化醫保、醫療、金融三方協作,在部分定點醫療機構開展“信用就醫”服務試點,減輕群眾住院就醫時的資金壓力。

          (九)簡化異地就醫結算業務辦理程序,做實“省內無異地”報銷政策。取消鄭州市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員省內異地就醫備案,實施省內就醫無異地政策。鄭州市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員除可在本市定點醫藥機構就醫購藥直接結算外,也可在河南省省內其他統籌區已開通住院、門診(含門診統籌、藥店購藥)、5種試點門診慢特病等醫療服務類別的定點醫療機構和定點零售藥店就醫購藥,無需備案,實行河南省內異地就醫無異地結算。

          (十)持續推進醫保支付方式改革,充分發揮醫保基金使用效能,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持續推進國家醫療保障局支付方式改革三年行動計劃,做優按病種分值(DIP)付費,做實支持中醫藥發展,擴大基層病種范圍,提升醫保基金使用效能,助推醫保、醫療、醫藥“三醫聯動”改革持續深化。

          正觀新聞·鄭州晚報記者 王紅


          分享到: 編輯:張丹婭

          相關新聞

          www.uuyoujiz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