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時節,正是大棚蔬菜種植管理的關鍵期。3月20日,記者在登封市大金店鎮雷村的現代農業科技種植園里看到,大棚種植戶郭大猛則悠閑地在大棚里轉悠,毫無忙碌之意,但剛種植一個月的番茄枝葉繁茂、清翠無比,長勢喜人。
“我承包了三個日光溫棚,種植的是水果番茄,平時我一個人都管理過來了。”見記者有些疑惑,郭大猛就在大棚里給記者侃談起他的“科技種植經。”
“我的番茄是種在了篷布上面的有機營養槽里了,沒有直接種植在地里面,采用水溶肥滴灌技術,省去了既澆水再施肥的步驟,水溶肥又都是有機肥,純天然的無公害的蔬菜……”郭大猛掀起篷布讓記者看番茄的根部,“這也就是所說的無土栽培技術。”
望著碧綠清脆的番茄枝葉,記者詢問道,如果出現病蟲害咋辦?“‘遮天蓋地’就是我們防治病蟲害的法寶。”郭大猛接受,塑料大棚擋住了外面蟲害的攻擊,篷布阻擋了地下蟲害的侵蝕,加上紫外線物理防護,根本不會出現病蟲害現象,更不用說用農藥噴灑防治了。
“昔日一個大棚三人管轉變為三個大棚一人管,科技讓農業生產從‘體力活’轉向成了‘技術活’,智慧農業為現代化農業注入了新活力,也給鄉村振興帶來了新希望。”大金店鎮相關負責人說。
在梅村哈密瓜種植基地,鄭州市蔬菜研究所的技術專家曾維銀正蹲在大棚里指導種植戶,給瓜苗加蓋“棉被”。“前兩天的一場大雪,使棚內的溫度降到零度左右,要不及時在棚內疊加幾層拱棚,瓜苗就會凍死。”這幾天老曾一直來往于村里的62個大棚之間,一個棚一個棚指導疊加提升大棚溫度。“你看看這個棚里的瓜苗幾乎沒受寒潮影響。”老曾指著已疊加三層的大棚眉頭舒展開了。
新型農業讓蔬菜種植戶嘗到了“科技甜頭”。為加強技術指導與科技賦能,大金店鎮特邀鄭州市蔬菜研究所專家擔任技術團隊專家顧問,負責日常技術培訓,并聘請扶溝縣蔬菜種植專家為專業技術指導員,負責全鎮蔬菜大棚生產技術指導工作。鎮里也每月都召集蔬菜種植戶、村級農民技術員進行蔬菜種植技術培訓。目前,大金店鎮已建造蔬菜大棚610座,有985戶參與了蔬菜種植,12家農業新型經營主體參與蔬菜產業發展。去年,該鎮憑借蔬菜產業發展優勢,被農業農村部列入國家級農業產業強鎮創建名錄。
“我們的現代農業產業園專項債項目已落地,項目總投資1.17億元,共包含投資8000萬元的370畝設施蔬菜生產基地、投資2500萬元的辣椒醬全產業鏈生產基地、投資1200萬元的年味記憶傳統燜子加工等三個子項目。僅雷村設施蔬菜生產基地建成后,255個大棚年銷售額在2500萬元以上,園區可以提供管理、種植、服務等工作崗位100多個,每人每年可通過務工增加收入6萬余元。”大金店鎮負責人介紹。
正觀新聞·鄭州晚報記者 袁建龍 通訊員 宋躍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