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走訪正弘城商圈周邊多條路段,發現道路上非機動車亂停亂放現象大為減少。
為何會有這種變化?
據了解,今年以來,金水區城市綜合執法局對正弘城商圈堅持疏堵結合,實行共建共治,落實多方責任,堅持“三個必須”原則,即道路必須讓出來、停車空間必須深度開發、非機動車必須擺放整齊,逐步實現非機動車“停車自由”。
深化“門前四包” ,車輛退路進院進場
嚴格落實“門前四包”責任制。金水區城市綜合執法局牽頭建立了街道辦事處+共享單車公司快速處置機制,要求共享單車企業在正弘城商圈周邊運維頻率提升10%;充分發揮門店員工和路隊人員作用,推動單車運維人員全面下沉街道,聽從街道調度;督促附近單位、企業員工車輛進院進場,對放任門前停車秩序混亂的公共單位頒發黑旗,情節嚴重的進行全區通報。
深挖停放空間,落實企業社會責任
引導周邊商業體深挖內部停車資源,分區域規劃設置員工、消費者、快遞、外賣車輛專用停放區域,做到精準施策,分區管理。成立路障清理小組,不間斷巡查、規勸、引導非機動車在指定區域規范停放;正弘城投資約20萬元用于設置隔離設施以及建設非機動車停車場,取締機動車位71個,新增1800個非機動車停車位;積極建設白廟停車場,建成后預計將提供機動車位1000余個和非機動車位1200余個。
強化“六方責任” 齊抓共管強力推進
強化街道管理責任、職能單位責任、“門前四包”責任、路隊巡查責任、車企社會責任、騎手文明責任。同時,設置非機動車禁停指示牌,公安交警、城管執法、街道辦事處開展常態化聯合執法行動,對亂停放的非機動車及共享單車依法強制拖離,并由相應職能部門進行行政處罰。
接下來,金水區城市綜合執法局將繼續按照“四有一保障”整治標準、“兩退三到位”的原則,以點帶線、以線帶面,對金水區64處非機動車停放亂點進行整治,全力為轄區群眾營造方便、安全、有序的停車環境。
正觀新聞·鄭州晚報記者 王翠 魯慧 通訊員 吳宏偉 穆青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