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日公安部召開新聞發布會,集中發布百項公共安全行業標準。市場監管總局標準技術司副司長魏宏介紹,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的“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的重要部署,市場監管總局最新批準發布了與百姓生活密切相關的強制性國家標準,其中GB 811-2022《摩托車、電動自行車乘員頭盔》聚焦百姓的出行安全。
摩托車、電動自行車乘員頭盔是道路交通事故中降低駕乘人員頭部傷害的重要裝備。我國摩托車保有量已近1億輛,電動自行車保有量超過3億輛,已成為百姓日常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據統計,摩托車、電動自行車道路交通事故中因顱腦損傷導致死亡的人數占總死亡人數的80%以上,佩戴安全頭盔可以有效降低頭部損傷和致死風險。為有效保障百姓出行安全,市場監管總局會同公安部、工業和信息化部,組織相關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和技術機構,在2010版《摩托車乘員頭盔》國家標準基礎上,修訂發布了新版《摩托車、電動自行車乘員頭盔》國家標準。
該標準適用于摩托車、電動自行車駕駛人及乘坐人員佩戴的頭盔,本次修訂有以下三個特點:
一是擴大適用范圍,在原有摩托車頭盔的基礎上,首次將電動自行車乘員頭盔類型和技術要求納入標準,填補了標準空白,解決了無標可依的問題。
二是細化了產品規格,結合中國人的頭部形狀特征,將頭盔尺寸規格由3類增加至5類,兼顧了未成年人和成人的佩戴要求,在頭盔形狀上提出了全盔、3/4半盔、1/2半盔等三種類型,適應了不同季節的使用需求,提升佩戴的舒適性。
三是提高了安全要求,增加了護目鏡耐磨性、頭盔表面強度等指標,完善了固定裝置穩定性、佩戴裝置強度、吸收碰撞能量性能、耐穿透性能等要求。
此次新版頭盔標準發布實施,落實了《“十四五”全國道路交通安全規劃》關于提升頭盔佩戴率和鼓勵帶盔銷售的有關部署,將進一步鞏固“一盔一帶”安全守護行動的成效,對于提高摩托車、電動自行車乘員的安全防護意識,對引導消費者規范選用符合標準的頭盔產品具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