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重整成功億元以上規模企業21家,盤活資產256.21億元、化解債務739.66億元,安置職工12961人……為總結回顧近五年來兩級法院破產審判工作情況,今天上午,鄭州中院發布2018~2022年破產審判白皮書,并發布10起破產審判典型案例。
數據:5年盤活資產256.21億元、化解債務739.66億元
白皮書顯示,2018年1月~2022年12月,鄭州法院受理破產及強制清算類案件752件,審結766件(含舊存案件),以破產重整、和解方式結案87件,其中重整成功億元以上規模企業21家,盤活資產256.21億元、化解債務739.66億元,安置職工12961人。值得注意的是,五年來,鄭州法院破產審判審理效率大幅提升,由2018年案均審理天數2282.8天下降至2022年196.1天。
加快“僵尸企業”出清,幫助危困企業再生
五年來,鄭州兩級法院緊緊圍繞經濟發展、產業轉型升級和法治建設要求,充分發揮破產審判職能,加快“僵尸企業”出清,幫助危困企業再生,不斷完善市場經濟主體的退出和救治機制,為地方經濟高質量發展和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提供了優質的司法服務和有力司法保障。
鄭州法院設立破產審判庭和專業合議庭,專職審理破產案件;成立鄭州破產管理人協會,開展管理人單位的管理、培訓、懲戒等工作,為破產案件的高質量辦理提供支撐;推出“論壇+沙龍+培訓”鄭州模式,打造高素質的破產法官和破產管理人隊伍。
強化建章立制,出臺《破產案件立案規程》《破產管理人工作規程》等規范性文件16份,規范破產審判各項工作,做到破產工作有章可循、有規可依。
87家企業重生,實現繼續經營
創新預重整模式,對有持續經營價值的企業,積極適用重整、和解及整體出售方式進行救治。全市法院通過破產重整和解程序使得87家企業重生,實現繼續經營。采取府院聯動、集中審查、分組受理、簡案快審等工作措施,提前完成“國有僵尸企業”出清審判任務,盤活土地1261617.07平方米、房產283000.47平方米,清償債務62510萬元,化解債務444852 萬,安置職工7906人。
為解決破產辦理的高成本、低效率、不透明等問題,鄭州中院開發建設中原破產智慧管理平臺,實現債權人會議、詢價、處置資產等工作網上辦理,并通過網絡方式和管理人建立定期溝通機制,極大提升破產工作效率,大幅降低破產費,確保各項破產事務快速有序推進。
典型破產案例:以4.65億元成本化解了19.7億元債務
白皮書公布的十起典型破產案例,既有大型國有企業,也有外資控股上市公司,對于大型企業破產具有很好的示范作用。其中,以4.65億元成本化解了19.7億元債務,河南省建設集團有限公司破產重整案,通過創設預留共益債模式,解決了重整期間掛靠項目工程款支付障礙,依法保護債權人利益,最終使企業涅槃重生。
上市公司中孚實業及關聯企業破產重整案,發揮“府院管企”聯動優勢,采用協同重整模式,運用統籌償債資源規則,幫助企業實現重整,促進企業長遠健康發展,做到“業務不中斷、職工不下崗、市值不跳水”,提升了投資者信心、優化了區域營商環境,為服務河南省發展大局提供了有力保障。這些不同類型案件的審理情況及典型意義,展示了鄭州法院在破產審判工作中的創新舉措和工作亮點。
深化府院聯動機制,切實提升破產案件辦理質效
另外,鄭州法院將進一步深化府院聯動機制,通過與政府相關職能部門簽訂具體的雙邊協議,重新梳理、打通破產案件辦理的賭點、難點,依托政府強大行政力量,為破產企業案前研判、職工民生、企業信用修復、招募投資人、打擊逃廢債等方面提供有力保障,切實提升破產案件辦理質效。繼續完善破產事務辦理信息化建設。全面實現債權申報、資金監管、管理人工作匯報、債權人會議、信息公開等破產事務線上辦理,方便破產案件各方當事人通過網絡參與破產事務;與政府職能部門實現破產信息共享,將破產案件相關信息向社會公示,提升破產案件辦理的公開化、透明化,宣傳破產保護理念,促進企業誠信合規經營。
正觀新聞·鄭州晚報記者 魯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