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教育一直是我國高等教育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近日,由智聯招聘聯合多家教研機構形成的《中國高等職業院校競爭力白皮書》顯示,應用性強、實踐經驗豐富成為專科生求職優勢,高等職業教育的就業方向一般以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為主。
目前,人們仍普遍認為傳統的高校含金率仍舊較高,這也是造成技能人才短缺的原因之一,“重普輕職”的傳統觀念需破除。據智聯招聘等平臺統計,用人單位對大專學歷畢業生需求占比僅為17.17%,在所有學歷分布中相對較低。在招聘崗位方面,企業對大專生需求崗位偏基礎,集中在銷售顧問、客服、行政專員等。
1月至2月份國民經濟企穩回升,工業生產恢復加快,企業預期好轉,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4%,帶動市場需求快速恢復,節后企業對專科生需求增長29.4%,高于全國整體。此外,大專生的擇業觀更加務實,應用型技術技能水平不斷提升,就業彈性相對較大。
《白皮書》稱,專科生更早接觸實際工作環境,適應了社會的需求,專業技能培養更加扎實,能更好地把理論付諸實踐,應用性更強。這一代的專科生不僅有技能,還注重個人自我提升,專升本比例逐年提升。專科生回鄉就業意愿高于研究生,與本科生回鄉就業比例基本持平,從城市分布來看,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一線城市專科生回鄉就業意愿居前。
《白皮書》研究了國內1518所職業高校的就業、教研、校企合作等數據,將研究樣本按照8個測度指標的得分進行分類,在A類職業高校的分布上,江蘇、山東、浙江和廣東省的A++類職業高校數量較高;廣東、江蘇與浙江三省A+類職業高校最多,緊跟其后的是河南與山東兩省;山東省的A類職業高校最多,緊跟其后的是河北、湖南。
高等職業教育就業方向一般以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為主,廣東省的二、三產業總產值位居第一,其次為江蘇、山東和浙江,因此這些省份的產業對職業高校畢業生的吸納能力較強。該《白皮書》相關報告顯示,傳統職業教育應側重于培養應用型人才,各類市場主體也應積極倡導職業平等化,鼓勵職業教育發展、為普通勞動者提供體面平等的工作環境。
正觀新聞·鄭州晚報記者 成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