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起,《鄭州晚報》開設了“探訪鄭州中國傳統村落”專欄,對鄭州列入各個批次的中國傳統村落進行探訪,展示傳統村落的厚重文化和歷史魅力,傳承中國傳統文化,以及傳統村落在新時代下如何結合自身特點和優勢,走出一條鄉村振興之路。報道一經發出,受到不少專家學者的好評。
“保護好古村落的傳統風貌,主要是傳統民居的保護、修繕,以及歷史環境要素的保護,如古樹、古井、古橋、街巷等;要提升人居環境,使村民有個良好的生活和生產環境,村容整潔、綠化美化,體現鄉村的自然、和諧的面貌;要因地制宜地發展鄉村產業,帶動村民不斷增加收入,勞動致富。在此基礎上,有條件的村落可以發展鄉村旅游。”近日,鄭州大學建筑學院教授鄭東軍就如何保護和發展好傳統村落談了自己的看法。
新密超化大寨在山頭之上,雄壯巍峨
鄭東軍說,記住鄉愁是當代人的情感歸宿。但隨著城鎮化水平的快速提升,鄉村面臨著空心化、老齡化,風貌喪失、產業轉移等問題,鄉村建設也面臨著與時俱進的發展選擇和困境。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傳統村落的保護發展尤為重要。鄭州市這些鄉村建設的成功案例給人們以啟示和借鑒,成為傳統村落保護發展的榜樣。
正觀新聞·鄭州晚報記者 魯慧/文 李焱 唐強/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