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泳比賽結束了,跳水比賽開始了。張雨霏、覃海洋走了,陳芋汐、全紅嬋來了。所以杭州奧體中心游泳跳水館的熱度不減。
因為每天要在不同項目間“轉場”,不可能提前老早就到記者席占位置。于是我就成了游泳跳水館里最不務正業的記者:游泳比賽的時候我坐在跳水池這邊看,跳水比賽的時候我是坐在游泳池這邊看,不過倒也沒影響到感受“水花消失術”的魅力。
既然不務正業,就得有個不務正業的樣子。昨天在女子十米跳臺決賽的時候,有一個細節讓我著迷:跳水運動員離不開毛巾,她們每次做動作之前,都先把毛巾從10米跳臺上扔下去,方便完成出水之后再用。每每看著那一小塊兒紡織物從10米的跳臺上方飄落,掉在地上發出“啪”的一聲。看得多了,恍然間竟然也有了自由落體那種失重的感覺,很是享受。然后再看看那些體重幾十公斤的運動員入水,還沒有一塊毛巾落地的動靜大,就感慨她們的不容易。
女子10米跳臺,完全就是陳芋汐和全紅嬋的“神仙打架”,連銀牌跟旁人都沒有關系。而這倆神仙的架,打得也當真是驚心動魄。前三跳,全紅嬋一直領先,在第四跳207C(向后翻騰三周半抱膝)時這個曾經讓她吃過大虧的動作上又出現了些微失誤,被陳芋汐反超。
正當觀眾以為金牌將歸屬于陳芋汐的時候,最后一跳全紅嬋又拿到了94.40高分,將金牌又搶了回來。
不得不又一次感嘆天賦這種東西的可遇不可求,如果說柔韌性、爆發力、動作難度、乃至膽量這些都可以后天可以練的話,那這種臨危不亂氣定神閑的氣質于一個14歲的小女孩兒來講恐怕練是練不出來的,結論只能是,那個時候她就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老天爺給了全紅嬋出眾的跳水天賦,卻沒有給她一個世界冠軍“必備”的社交才能。她接受采訪時,對于雙方來講都是一種折磨。這邊“記者阿姨”苦口婆心循循善誘,那邊卻完全“不上道”,但這依然不影響媒體對她的追逐。決賽結束,混采區氣氛頓時緊張起來,各路記者嚴陣以待,擋板后邊還蹲了好幾個志愿者——別再把擋板給弄塌了。還真別嫌擠,能站在那兒就戰勝大多數同行了——針對熱門比賽熱門選手,組委會已經開始對記者限流了。 ????然而,辛苦還是白費了。“社恐少女”不會說,干脆一溜煙兒跑掉了,那快樂的表情,活脫脫一個成功逃課的調皮學生。
后來的數據顯示,全紅嬋當天輕松攬下了12個熱搜。
真正的頂流,不需要“話術”哈。
正觀新聞·鄭州晚報記者 郭韜略/文 白韜/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