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藥服務價格直接關系到患者的切身利益。4月27日,鄭州市醫療保障局召開全市醫藥服務和價采工作會議,2023年,全市將深入開展醫保供給側改革、建立高效醫保支付機制,提高醫保基金使用效率,保障群眾獲得優質醫藥服務。
一年完成298類藥品和醫用耗材集采
過去的一年,全市醫保系統持續深化醫療保障制度改革和“三醫聯動”綜合改革:全面實現按病種分值付費(DIP),引導醫療機構合理診療,切實降低參保人員醫療費用負擔。發揮集采成效,完成藥品和醫用耗材集采11批次298類,其中,髖關節從3.5萬元下降至7000元左右,膝關節從3.2萬元下降至5000元左右;門診特定藥品數量增加到214種,更好保障慢性病人員用藥需求;將37家藥店納入“雙通道”藥店管理,實現國家談判藥品“雙通道”供應。
推動慢性病、常見病藥品整類集中采購
2023年,在鞏固前期工作成效的基礎上,鄭州市醫療保障局將著力解決好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一是持續推進醫保支付方式改革,將省內異地就醫納入就醫地DIP付費管理,為群眾就醫提供更多便利。二是以慢性病、常見病為重點,推動開展藥品整類集中采購,基本實現用量大、金額高藥品集中采購全覆蓋。三是建立醫療服務價格動態調整機制,逐步降低檢查費用。四是支持促進中醫藥事業傳承發展,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對中醫藥服務的需求。
市醫保局黨組書記李慧芳表示,深入開展醫保供給側改革、建立管用高效的醫保支付機制,是系統集成推進醫保、醫療、醫藥聯動改革,保障群眾獲得優質醫藥服務,提高基金使用效率的關鍵環節。全市醫保系統要堅持三醫聯動,持續提升醫保綜合治理能力。一方面,加強監督檢查,切實維護醫保基金安全;另一方面,緊盯群眾所需,努力為人民群眾提供更高質量的基本醫療保障服務。
正觀新聞·鄭州晚報記者?王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