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ck id="6birc"></track><option id="6birc"></option>
    <samp id="6birc"></samp>
  1. <samp id="6birc"></samp>
    1. <b id="6birc"><ins id="6birc"><ruby id="6birc"></ruby></ins></b>

    2. <tbody id="6birc"></tbody>
    3. <samp id="6birc"></samp>

        <progress id="6birc"><bdo id="6birc"></bdo></progress>

          <tbody id="6birc"></tbody>
        1. 把科研成果書寫在中原大地上 青年節——青年科技工作者如是說

          2023-05-05 來源: 鄭州晚報 鄭州客戶端官方網站 分享到:

          乘風破浪潮頭立,青春奮斗正當時。

          五四青年節到了,本報記者專門采訪了部分我省青年人才托舉工程入選者、中原青年拔尖人才、河南省青年科技獎獲得者等青年科技工作者,傾聽他們踔厲奮發、挺膺擔當,積極投身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火熱實踐的生動故事。

          堅持奮斗和拼搏 無奮斗不青春。

          本次專訪到的青年科技工作者,個個豪情滿滿,用錚錚之聲表達青年之心,踐行青年擔當,秉承“愛國、科學、民主、進步”的“五四”精神,展現了努力奮斗、昂揚向上的激情。

          許繼集團高級工程師、第十四屆河南省青年科技獎獲得者倪傳坤,在電力系統繼電保護研究領域從事技術研究和產品開發工作,從研發的幼稚走向成熟,從陌生走向專業,通過工作的摸爬滾打,近20年來他經歷了科研的酸甜苦辣,取得了累累碩果。

          在同事的眼中,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主治醫師、2023年度河南省青年人才托舉工程入選者馬潤聲為人嚴謹細心,善于學習、精于創新,關鍵時刻沖鋒在前敢擔當,是醫療戰線上的“硬核勇士”。

          河南省農業科學院助理研究員、2023年度河南省青年人才托舉工程入選者劉聰聰說:“現實中的科研工作沒有那么浪漫寫意,青年科技工作者的日常也不像影視劇里那般豐富多彩。”她坦言,所有科技工作者收獲的光鮮,都是汗水夾雜著淚水寫成的。”

          鄭州大學碩士生導師、2023年度河南省青年人才托舉工程入選者李斌長期從事地下管網致災機理、性態評估、非開挖修復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他說:“科技創新如同跑步,是一場對耐力和毅力的考驗,唯有咬牙堅持才能到達終點。”

          他們都有家國情懷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青春。與老一輩相比,這一代青年科技工作者成長在中國發展最快、最好的年代。伴隨著祖國的強盛,他們有更扎實的知識,有更開闊的視野,有更寬廣的天地。他們在時代的廣闊舞臺上施展才華、追逐未來,創造無限的可能。

          “只有把人生理想融入國家和民族的事業中,才能最終成就一番事業。”倪傳坤最喜歡的一句話就是“把文章寫在祖國的大地上”。他認為,科研工作最大的魅力在創新創造,能為國家為社會做出一些貢獻。

          鄭州大學化工學院直聘教授、2021年度中原青年拔尖人才王重慶則認為,“科研的一個重要目標是探索未知的領域和問題,通過不斷的實驗和探索,揭示事物的本質和規律,為人類的進步和發展做出貢獻。”

          聽聽他們的科研小目標

          倪傳坤說:“最近我們正在攻關的是芯片國產化替代產品,所有的成套系列產品將陸續發布,將會對我們國家電力系統二次設備的自主可控及國產芯片的推廣應用起到積極作用。”

          劉聰聰說:“通過對小麥基因進行精準編輯,可進一步提升其抗病性、產量和品質,為實現種業科技自立自強、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作出積極貢獻。”

          “作為青年科技工作者,一定要堅定信念,砥礪前行。科研之路充滿挑戰和不確定性,但只要堅持自己的理想和信念,不斷提高自己的科學素養和研究能力,就一定能夠在科研領域取得成功。”王重慶說。

          “當前,我國正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新興技術層出不窮,青年強則國強,科技創新離不開我們青年的參與,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正是我們建功立業的大好時機,希望越來越多的青年朋友加入到我們的科研隊伍。”倪傳坤對廣大青年朋友提出了殷殷期望。

          正觀新聞·鄭州晚報記者 李娜


          分享到: 編輯:劉瀟瀟 統籌:楊觀軍

          相關新聞

          www.uuyoujiz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