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評名師:潘聰,河南省實驗中學高級教師,河南省骨干教師
2023年高考語文全國乙卷作文為材料作文,兩則材料出自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主題均是個體與群體、局部與整體、小氣候與大環境等之間的辯證關系。命題關注青年成長,切合青年實際,考生有話可說,難度適中。同時雙材料和關系話題的設置能有效考查考生的思辨思維能力,反映考生的語言駕馭水平。
審題上,考生要抓住兩則材料的共性,整體把握得出一個總的認識,再分別仔細解讀兩則材料,尋找材料表述上、側重點上的差異,并認真閱讀題目要求,進一步尋找寫作線索,明確文體、字數、標題等方面的要求。
第一則材料以“燈”和“路”為喻,形象闡釋了害人并不利己、甚至反而害己的質樸之理;第二則材料則以“花朵”“花園”為喻,生動說明了個體的璀璨綻放和群體的繁華美好之間的關系。兩則材料的選取,正是要引導考生思考自己與他人、個人與群體之間的辯證關系,從而考查考生的人文底蘊和責任擔當素養。
構思上,可以從人與人、群體與群體、國與國三個角度來理解“自己與他人”,與人相處,不可以為別人設障礙、挖鴻溝,要與人為善、以德待人;群體與群體之間,要尊重差異,不要標準單一,心墻高筑;國與國之間,不能只追求你弱我強、損人利己,更不能搞你輸我贏、以鄰為壑,而要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相互聯系、相互依存。“個人與群體”側面,可以抓住“春”和“美”的寓意,從青年發展和國家富強的相互關系入手來寫。當代青年處可為之世,享廣闊平臺,遇多樣機遇,能個性選擇,正可以大力發展,綻“春”意,展“美”姿;同時也要有將“小我”融入“大我”的觀念,將個人出彩與國家強盛、民族復興相融合,以個人的璀璨綻放添彩時代青年的百花齊放,以青年的芬芳馥郁營造祖國花園的盎然春意。
對思辨思維的考查在歷年高考作文試題中屢見不鮮,對思維能力的考查在整套高考試題中往往隨題可見,所以平時語文教學中教師可在課堂教學、課后作業、語文學習活動等過程中,運用多種手段加強對學生思維能力的訓練。
正觀新聞·鄭州晚報記者 張勤 王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