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墻黛瓦,江南圖卷,沐浴黨風,華樓蝶變。
管城區南曹街道辦事處張華樓村是鄭州市和美鄉村建設示范村,總面積1.91平方公里,戶籍人口1706人,該村具有外來人口多、經營主體多、老年人多等特點,為基層治理帶來了困難和挑戰。黨建引領推進網格化基層治理為解決這些難題提供了新的路徑,如今的張華樓村舊貌換新顏,處處彰顯幸福和美新畫卷。
張華樓村緊緊圍繞“群眾要什么、村黨支部干什么、家園怎么建、平安怎么管、群眾腰包怎么鼓、幸福感怎么增”6個目標,構建了街道、村黨建引領網格化基層治理工作兩張運行圖及網格員履職終端和南曹“曹”心辦群眾參與終端。通過群眾參與、數智賦能和“九化”協同的“五星”支部創建機制,打通基層治理和服務群眾“最后一米”,強力推進基層網格治理工作和“五星”支部創建走深走實。
抓牢黨建引領的“牛鼻子”
按照市委“堅持黨建引領,一格統管、一格統治、一格統服”的工作要求,張華樓黨總支在街道黨工委的領導下設置三級網格4個,并將“1315”黨建工作機制與網格化工作深度融合,“1”是以村黨總支為核心,“3”是組建由黨員、村民代表和婦女聯絡員構成的3人小組,分包15戶村民,構建21個黨建微網格,服務全村372戶村民。在美麗鄉村建設初期,3人小組一家家地做工作、一戶戶地談心講政策,村內237處違建7天內自行無償拆除。他們帶頭響應村委號召,41戶村民為發展自愿放棄56畝近300萬元的清表補償。3人小組強化網格神經末梢,用微網格助力“支部過硬星”。
暢通多元參與的“新路子”
依托“一平臺+兩終端”開展網格工作(一個平臺:網格工作臺。兩個終端:網格員履職操作終端,群眾參與終端)。通過“網格員巡查+群眾參與”的形式,努力將問題解決在村里、處置在網格里。
網格員在工作中嚴格執行“八定”工作法,強化網格員常態化的排查、宣傳、整改落實,引入“五查機制”(企業主體自查、村組排查、行業部門抽查、分包領導和督查辦雙督查),定時、定線通過隨手記和操作終端將履職情況上傳至平臺,用網格筑牢安全防線。
張華樓村網格員在巡查中,對發現的玉米地等農作物蟲害嚴重問題進行上報,街道城運中心工作人員啟動“吹哨”功能,呼叫區農委進行指導。當日下午,區農委選派植保專家現場對蟲害情況進行研判,并制訂針對性解決方案,最終得以圓滿解決。今年開展的“三夏”收麥工作,張華樓村依托“街道吹哨、部門報到”協調多方部門,調取10余臺機器,兩天半時間完成3000畝麥子的收割和播種工作。自網格化工作開展以來,街道共處置事件1298件,其中張華樓村105件,群眾自主通過“曹”心辦上報問題180件。
用好智慧賦能的“金點子”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完善網格化管理、精細化服務、信息化支撐的基層治理平臺”。圍繞這一目標,張華樓村開發了智慧安防、智慧巡查、智慧生活等8個智慧應用,為村民提供家門口的優質服務和精細化管理。
搭建智慧安防、智慧巡查,筑牢安全防線
智慧安防:在村內實時監控體系的基礎上,又在潮河沿線布局多個AI探頭。據統計,我國每年有5.7萬人溺亡,其中少年兒童占比56%,AI探頭可有效防止青少年溺亡等安全事故發生,形成電子圍欄,智能識別兒童的安全距離、水面異常上漲以及水上危險活動,實現自動報警并喊話勸離。
由于轄區項目工地多,接入工地監控系統,對安全生產、大氣污染、務工人口流動進行監管,打造智慧工地。
為了吸取寧夏安全事故的教訓,街道除給沿街商戶門店燃氣管安裝報警裝置外,還增設了攝像頭,能夠監測用火和煙霧等危險源,確保用氣安全和食品安全。
今年以來,共排除風險隱患211條,成功調處矛盾糾紛80件,無發生重大事件,有效提升了平安法治水平。
智慧巡查:轄區面積大、耕地多、隱蔽地方多,通過無人機對燒荒、防汛、人居環境整治以及非法植物等開展巡查(播放無人機視頻)。
搭建智慧生活、智慧物聯,守護村民幸福
智慧生活:打造南曹生活圈,群眾在日常生活中通過智慧生活發布求助、就業、招租等信息實現群眾互幫互助,提升群眾的幸福感。同時針對外來流動人口開通“南來曹往”功能,引導外來人口進行登記,領取臨時村民身份證,編入村內網格,享受積分兌換等福利。
智慧物聯:為提升防汛應急能力,打造一體化智慧泵站和智慧井蓋等物聯設備。智慧泵站自動報警,可通過手機遠程控制等方式抽水,井蓋能夠位移報警、堵塞報警、破損報警,確保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充盈和美鄉村的“錢袋子”
街道通過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社會組織+群眾自組織”的網格體系作用,提升了基層治理效能,大家心氣順了、干勁足了,在鄉村集體經濟上也取得了長足發展。近年來引進了樂貝樂中央廚房項目,帶動200余人家門口就業;打造了芭堤芭堤度假莊園,成為鄭州市新的網紅打卡地;舉辦了“嗷嗷吃夏日狂歡節”,引進商戶110家,日營業額30萬元。3年來,村集體經濟實現從18萬元到40萬元再到130萬元的提升,預計2023年還將再創新高。
黨建引領網格化基層治理實現問題發現在網格、資源整合在網格、堵點解決在網格,打通了基層治理和服務群眾“最后一米”,擦亮群眾幸福底色,給張華樓村帶來了質的飛躍。
正觀新聞·鄭州晚報記者 冉紅政 通訊員 穆凱旋 文/圖
《鄭州日報》版面截圖
《鄭州晚報》版面截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