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聽的網名、令人浮想聯翩的美照讓你以為遇到了那個“她”,搭訕聊天、噓寒問暖,深情款款的話語讓你無法自拔……豈料,讓你墜入“甜蜜陷阱”的“萌妹子”可能是個“糙漢子”,你信以為真的“網絡情緣”,其實對方只惦記你兜里的錢……今天,中原區法院發布的這起網戀詐騙案例,帶你一起去看看網絡背后的那個“她”的真面目。
男子通過“附近的人”變成“網戀女友”
被告人馮某注冊名為“董小姐”的微信號,通過“附近的人”加被害人李先生為好友,后謊稱自己叫董小燕,1991年出生,在東莞做生意。兩人加為好友后就開始微信聊天,因為聊得很投機,沒多久就通過微信確立為男女朋友關系。
此后,馮某就以“董小燕”的名義和李先生“網戀”。在取得李先生信任后,“董小燕”以投資賣紅酒、裝修店鋪、開足療店等理由騙取李先生給其微信轉賬和發微信紅包。
2021年年初,“董小燕”又以“足浴店經營不下去,我撤了股份就去找你”“你再給我轉點錢,處理完我就跟你走”“急用錢給工人發工資”為由多次要求李先生給其轉錢。后來,由于“董小燕”的微信賬戶被封,為了繼續實施詐騙,“董小燕”又通過微信發給李先生一個商店的收款碼讓其掃碼付款,之后自己再到店鋪提現。
2021年7月,李先生恰好要去廣州出差,提出要與“女友”見面,“董小燕”表示其再轉賬4500元就可以見面,隨后,李先生通過“董小燕”發來的收款碼支付4500元。之后,李先生就無法聯系上“董小燕”,找到收款碼的商家,溝通得知,商家在廣東珠海,多次來店內“提現”的是一名30多歲男子。
李先生這才意識到自己被騙了。
眼見事情敗露,“董小燕”主動坦白,從“男友”李先生處騙來的錢全部用來去澳門賭博了,金額共計34.5萬余元。
2022年5月,馮某主動向公安部門自首。檢察院以詐騙罪向中原區法院提起公訴。
法院認為,被告人馮某以非法占有為目的,虛構事實,隱瞞真相,騙取他人財物,數額巨大,其行為已構成詐騙罪。一審判決,被告人馮某犯詐騙罪,判處有期徒刑5年,并處罰金5萬元;責令被告人馮某退賠李先生經濟損失345399元。
提醒:網戀需謹慎,別被屏幕后的“她”迷惑
在網絡發達的現在,通過冒充異性、以戀愛為名,在互聯網上虛構事實進行詐騙的犯罪行為層出不窮,而詐騙的方式、手段也是令人眼花繚亂,更有甚者會通過虛假照片、AI視頻、變聲器等手段獲取信任。
中原區法院法官提醒,網戀需謹慎,注意保護好個人隱私和信息,當“網戀”對象以各種借口提出借錢時,務必核實對方的真實身份,如遭遇“網戀”騙局,一定要馬上報警,及時止損。
正觀新聞·鄭州晚報記者 魯燕 通訊員 穆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