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提起新密市牛店鎮助泉寺村,附近的鄉親們都說,這里“臟亂差”“守著金山要飯吃”。2018年,李學建擔任支部書記后,下定決心,一定要帶領群眾甩掉“窮帽子”,過上“好日子”!
聚人心 從“事不關己”到“黨群共建”
上任初期,有些群眾對李學建很不服氣,說“我敢打賭,你連仨月都干不了,自己都不干了”。李學建暗暗下勁兒,一定干出個樣子!
2021年,新密市啟動“頭雁南飛助振興”計劃,浙江安吉康山村的治理模式給李學建很多啟發。“就像是為我量身定做的一樣,讓我找到了做好群眾工作、帶領群眾致富的新路子。”
省委組織部提出“五星”支部創建,李學建意識到這是推動鄉村振興的關鍵法寶,怎樣讓黨員站出來、群眾動起來,積極參與到“五星”支部創建中又成為了他需要思考的問題。
按照新密市“繁星計劃”要求,李學建探索“黨員聯戶+重點工作”新機制,制作了400余份“聯戶連心卡”鑰匙扣,從五星家庭、五星黨員抓起,由“小星”匯“大星”,最終實現“滿天星”,助泉寺村全面開啟“美顏濾鏡”,步入鄉村振興“快車道”。
興產業 從“單打獨斗”到“抱團共富”
助泉寺村是密玉原產地,以前,村里的密玉商戶“各自為政”,“一家單富”,不良競爭普遍存在,導致密玉在社會上口碑不好,大部分群眾對發展密玉沒有信心,密玉產業發展不起來。
為此,李學建帶領鄉親們開展“密玉發展”大討論,給群眾講政策、算經濟賬,讓群眾認識到:助泉寺村要發展,還得靠密玉。
他借鑒安吉模式,通過“項目引領、景區引流、商品引量”的方式,招引趙國安、王冠軍等兩位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定期到村指導培訓雕刻技藝,吸引越來越多在外務工的年輕人返鄉跟“玉”打交道,逐步形成了“前店后廠”的產銷模式,年銷售額達3100多萬元,人均增收5萬元;引進“在山河”露營村、伏羲山滑翔傘基地等“鄉村振興合伙人”項目,從靠山吃山“賣石頭”到引入技術“做玉器”,最終形成文旅融合“賞美景”的產業升級發展之路,村集體經濟實現翻番。
美鄉村 從“一枝獨秀”到“連片共贏”
一村美不是美,村村美才更美。
借助和美鄉村建設的東風,李學建和鄉親們堅持區域聯動、抱團發展,打通助泉寺至國公嶺的盤山公路,融入伏羲山旅游大環線。通過“導師幫帶”,與鄰村小寨、南龍結成對子,共同發展,培育小寨村“豆狀元”“密鵝”品牌、南龍村“假日采摘”項目,2個村集體經濟均突破20萬元。
按照新密市“一域一帶兩區”示范創建規劃,與米村鎮朱家庵、月寨、范村連點成線,強強聯合,資源共享,依托朱家庵“一片花海”,月寨“伏羲山下最美會客廳”,范村古村落康養基地,一條美麗公路串起6個美麗鄉村,“六珠溢彩、十里畫廊”,實現“串星成鏈、聚星成片”!
鄉村振興,道阻且長,唯有堅守,方見曙光。
李學建說,他將“泉”力以赴,帶領村“兩委”,干群齊發力,實現村美人富,產業興旺,書寫出因地制宜謀發展、聚優成勢興產業的生動故事!
正觀新聞·鄭州晚報記者 李娜 通訊員 康文峰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