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1日晚,由河南省委宣傳部、省婦女聯合會、省軍區政治工作局聯合主辦的“出彩河南人”河南省首屆最美軍嫂發布儀式在河南省軍區強軍禮堂隆重舉行。鄭州市二七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科員王麗娜成功入選,她和家人熱心公益,主動為政府群眾分憂的事跡感動著在場的每一個人。
決心要像母親一樣嫁給一名軍人
王麗娜70年代末出生在河北滄州,母親是中學教師,父親是位老軍人,受家庭氛圍的影響,她一心要找一位兵哥哥。經人介紹,她與在新疆邊防某部服役的副連職軍官馬昕相識。
在最初的通信中,馬昕問:“你是不是多看了幾部軍旅影片、對軍人產生了盲目崇拜?”王麗娜回信說:“打記事時起,我就親身感受著母親寒暑假雙肩背著包袱,一手牽著我一手抱著小弟擠火車去部隊探親的艱辛,我理解軍人的不易。長大后,我決心要像母親一樣嫁給一名軍人,用自己的柔情和雙手給保家衛國的他更多的溫暖。”
兩年的鴻雁傳書把兩顆火熱的心緊緊地拴在了一起。2001年9月,因工作原因幾次推遲婚期的馬昕,終于在完成一次重大任務后,被領導“攆”回家完婚。
當他們踏著婚禮進行曲、挽手走上婚慶紅地毯時,一封“有緊急任務,速歸!”的電報驟然而至。
第二天,火車開動的一剎那,王麗娜用手捂住了雙眼,可兩行熱淚還是忍不住流了出來……就此,兩地分居成為了常態,嫁給軍人就意味著付出,為了不讓丈夫分心,王麗娜獨自撐起了這個家。
熱心為政府和轄區群眾分憂解愁
生活上的諸多不便沒有影響王麗娜出色完成工作和不斷成長進步,她的勤奮敬業更是得到了單位領導和同事們的一致認可。
隨軍前,王麗娜在原單位多次被評為城建系統先進工作者,代表單位參加上級組織的知識競賽,3次捧回冠軍獎杯。在干好本職工作的同時,王麗娜還抓住點滴時間自學,參加全國統一考試取得多項專業資格證書。
隨軍安置到鄭州市二七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工作后,她利用業余時間搞創作,在省市報刊發表文章數十篇。
2019年9月,她代表單位參加二七區“我和我的祖國”演講比賽榮獲二等獎。隨后,她被遴選為二七區“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宣講團成員,經常放棄休息時間到多個單位巡回宣講,積極向廣大干部群眾傳播正能量,有效提升了大家干事創業的熱情與動力。
2020年初,武漢新冠疫情暴發,王麗娜第一時間發動全家老小愛心捐款10200元,通過河南省婦女兒童發展基金會轉贈武漢防控一線。
三年來,鄭州先后多次暴發疫情,所在轄區嚴格管控,王麗娜積極參加志愿者服務,在小區卡點協助執勤,為社區居民購買蔬菜水果和米面肉油等生活用品,熱心為當地政府和轄區群眾分憂解愁。
2021年鄭州“7·20”特大洪災,王麗娜積極運送抗洪救援物資,聯系朋友捐贈消毒藥品,期間還組織親朋好友捐款22616元,分別贈送給鄭州市二七區淮河路街道辦事處5個自閉癥兒童家庭,資助特困學生韓曉雨走進海南師范大學校園就讀。
全家同心,熱心扶弱助殘
王麗娜和馬昕熱衷公益事業,多年不間斷扶弱助殘。他們先后三次發動親朋好友捐款74532元,幫助新蔡老家高位截癱、一級傷殘女孩馮瑩瑩康復治療;組織全家捐款12897元,資助新疆邊防軍人趙德生8歲雙胞胎小女兒苑苑骨癌手術;發動朋友圈捐助10700元,到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看望漸凍人王海龍,鼓勵他樹立信心、戰勝病魔……
他們還帶領女兒馬銘悅,積極參與鄭州市“小水滴志愿互助中心”發起的“捐資助學”活動,連續8年結對幫扶二七區長江路社區一級聽力殘疾女孩徐文婷及其三級肢體殘疾母親宋愛鮮,在每年捐助3000元貼補家庭生活的同時,還送去衣服、水果、米面油等生活用品和筆記本電腦、打印機、手機等學習用品……在他們的熱心幫助下,2021年8月,徐文婷以629分的好成績被河南省重點高中創新班錄取;母親宋愛鮮也通過自己的努力考取了教師資格證和普通話二甲證書,并通過成人自考被河南師范大學本科班錄取。
他們還經常放棄休息時間,多次走進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街道社區和大中小學,開展國防教育和道德講堂,配合社區開設“居民課堂”,采取多種形式傳遞正能量,累計受眾數十萬人次。
多年來,他們的無私大愛和善義之舉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贊譽。
正觀新聞·鄭州晚報記者 張玉東 通訊員 徐 鵬 馮英軍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