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ck id="6birc"></track><option id="6birc"></option>
    <samp id="6birc"></samp>
  1. <samp id="6birc"></samp>
    1. <b id="6birc"><ins id="6birc"><ruby id="6birc"></ruby></ins></b>

    2. <tbody id="6birc"></tbody>
    3. <samp id="6birc"></samp>

        <progress id="6birc"><bdo id="6birc"></bdo></progress>

          <tbody id="6birc"></tbody>
        1. 溯“華夏之源” 見證煌煌文脈賡續 全球旅游盛宴即將綻放如意湖畔

          2023-09-02 來源: 鄭州晚報 鄭州客戶端官方網站 分享到:

          文化是一個民族的精神家園,更是一個城市的靈魂所在。

          立“天地之中”,眺望大河滾滾東流;溯“華夏之源”,見證煌煌文脈賡續。金秋九月,美麗的如意湖畔將再次上演精彩的全球旅游盛宴,古都鄭州也將再次迎來眾多海內外嘉賓,前來探尋“華夏之源”。

          華夏文明從這里起源

          “古都鄭州位居中華民族腹心重地,處天地之中。在華夏歷史文明起源發展中,以鄭州為中心的嵩山地區孕育了連綿不斷、傳承有序的歷史文化,奠定了中華文明的基石。”近日,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歷史學部主任,中國考古學會理事長王巍告訴記者,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鄭州地區考古重大發現層出不窮,如新鄭裴李崗遺址、鄭州商城遺址、鄭韓故城,以及近年來獲得十大考古發現的唐戶遺址、東趙遺址、望京樓遺址、雙槐樹遺址等。這些重要考古發現不斷更新我們對中華早期文明的原有認識,為重構中國上古史、深化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演進格局研究提供了重要材料,書寫了中國考古史的燦爛篇章。

          鄭州位于我國地理第二階梯向第三階梯過渡地帶、黃河中下游的分界處,既有嵩山雄奇之勝,又有黃河壯闊之美,是北方地區唯一兼有名山大川的特大城市。多位考古學家認為,鄭州地區所在的黃河中下游、嵩山地區是華夏文明起源的核心地區。歷史上的鄭州,地勢平坦、黃土深厚、溫度適宜、河湖縱橫,位于中華文明起源的核心地區——黃淮沖積扇的頂端,具有早期農業在鄭州地區最早起源和持續發展的天然環境優勢。早期農業的持續發展促進了古代先民由游牧、漁獵向定居生活方式的轉變。這種轉變在華夏文明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它使人類活動的各種痕跡能夠在特定的區域保留、累積,從而由文化轉化為文明。定居生活模式比較穩定的社會關系發展形成了數量眾多的早期聚落,孕育了早期的城市和國家文明。

          鄭州商都遺址公園

          古都鄭州文化厚重而多彩

          俯瞰古都大地,這里留存著距今10萬年的織機洞遺址、1萬年的李家溝遺址、8000多年的裴李崗遺址、6800多年的大河村遺址、5300多年的雙槐樹遺址、4100多年的王城崗遺址、3600多年的商城遺址……

          據市文物局負責人介紹,鄭州地處中華文明起源的核心地區,是中國八大古都之一、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國家中心城市、國家文物局重點支持保護的六個大遺址片區之一,也是全國為數不多的文物分布密集型城市、文物資源大市。目前,全市擁有不可移動文物近萬處,其中世界文化遺產2項、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83項,在全國直轄市和省會城市中排名第二。鄭州歷史上名人輩出,子產、列子、韓非子、鄭國、杜甫、白居易、李商隱、李誡等古圣先賢,為中華文明賡續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2021年4月,一個振奮人心的好消息從北京傳來:中國考古界最高獎項——2020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正式揭曉,鄭州市鞏義市雙槐樹遺址上榜。至此,鄭州已有15個項目獲此殊榮,成為全國入選考古十大新發現項目最多的城市。

          走進老奶奶廟遺址,你可探尋東亞人類起源;漫步裴李崗遺址,你可追溯農耕文明之源;探訪西山古城遺址,你可領略我國發現最早的雛形城市;來到鞏義雙槐樹遺址,你可尋找早期國家起源。

          走進新鄭市新村鎮裴李崗村,你會看到,在新建成的古法壓榨坊、摶土制陶中心、文化廣場等建筑門前,不少游客駐足欣賞、打卡留念。在農家院、伙房、文創大堂等店鋪內進出的游客絡繹不絕,這些極具文化特質的網紅小店引來農村經濟發展的源頭活水。

          走進鄭州苑陵故城遺址公園,只見秦漢風格的闕樓氣勢恢宏,流光溢彩。夜幕下,不少市民漫步休閑步道,談古論今,興趣盎然,與古老歷史遺跡共同構成現代生活中的和諧一景。

          “你看,這城墻的縱剖面清晰展示著各個時期的夯土層,從商代、戰國,再到近代,折射出歷史的厚重與滄桑。”秋日的鄭州商都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綠樹蔥蘢、芳草如茵、小鳥啾啁,一派清幽靜美景象。玄鳥廣場、青銅之光廣場、漢白玉文化墻、家訓長廊、文化雕塑等分布其間,讓人們在游玩中觸摸商都歷史,感知厚重文化。

          大河村遺址

          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

          在鄭州這塊厚重的黃土地上,滋養哺育了華夏兒女、中華民族,這里是中華文明起源、形成與發展的核心區域和主根主脈,在中華文明發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特殊的地位,同時在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中也承擔著重大的責任、特殊的使命。

          目前,鄭州正在積極構建“博物館群+大遺址公園”全景式中華文明集中展示體系,鄭州商都遺址博物院、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考古博物館去年已建成開放,全市已累計建成博物館110家。黃河、大運河、長城國家文化公園鄭州段建設正在深入推進,黃河博覽館、商代都城歷史文化片區、二七商圈區域城市復興等重點項目也在加快建設。與此同時,鄭州市正在高標準謀劃建設中華文明主題樂園,積極推動樂園元宇宙版落地,打造“穿越中華文明5000年”的全景式沉浸體驗場景。

          近日舉行的鄭州市文旅文創發展大會提出,鄭州市將以更高的歷史自覺、更大的歷史擔當、更多的歷史作為,堅決扛起講好中國故事、中華故事、黃河故事、中原故事的政治責任、歷史責任、時代責任,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煥發新活力、展現新魅力,讓人們在歷史之旅、文化之旅、精神之旅中增強民族自豪感、文化自信心。

          放眼未來,相關部門將全力做好“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文章,讓收藏在博物館內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文化遺產、書寫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來,讓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嵩山文化、功夫文化、黃帝文化、黃河文化“火”起來,轉化為國家中心城市現代化建設的不竭動力。站在全新的起點上,鄭州將以高度的文化自覺奮進新時代、邁向新征程!

          正觀新聞·鄭州晚報記者 成燕/文 李焱/圖

          《鄭州晚報》版面截圖

          分享到: 編輯:卜貝貝 統籌:楊觀軍

          相關新聞

          www.uuyoujiz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