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時節,瓜果飄香。高村鄉河陰石榴基地將迎來“河陰石榴文化節”“中秋節”“國慶節”,這對于棗樹溝村的段培玲來說,忙并快樂著,她家種植的16畝河陰石榴,即將采摘上市。
走進風景如畫的石榴園,看著火紅的石榴掛在枝頭,段培玲的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跟她一樣等待收獲的還有村上的百余戶村民,全村種植的1100畝河陰石榴,讓這個小山村在“靜”“美”中,逐步發展壯大,成為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
段培玲說:“剛開始沒有經驗不敢種,村里請專家免費培訓,推行黨支部+合作社+農戶的發展模式,就試著種了幾畝,石榴銷路也是村里線上線下推廣幫助解決的。現在人均收入3萬多元,幾乎家家戶戶都在城里買了房,買了車,日子一天比一天好!”
河陰石榴讓棗樹溝村搭上了高質量發展的快車,并借助“五星”支部創建的東風,聚焦“一村一品”,選準主導產業,在“特”字上下功夫,不斷激發村民參與創建的積極性,推動五星支部創建工作走深走實,已繪就景美、業興、人和的美麗鄉村新畫卷。榮獲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河南省“五星”黨支部、“河南省康養旅游示范村創建單位”“河南省生態文明示范村”“鄭州市文明村”等榮譽稱號。
育好頭雁強堡壘,永葆支部先進性。村黨支部書記張福敏被評為鄭州市勞動模范、鄭州市“百優”黨組織書記,在他的帶領下,黨員群眾積極參與經濟發展、人居環境整治等活動。黨員們發揮聯戶“八員”作用,走訪聯系98戶群眾800余次,幫助解決問題200多個。
發展產業強引擎,跑出經濟加速度。棗樹溝村錨定以村集體經濟為核心的高質量發展目標,在河陰石榴、“熬倉”石磨面、“榴之葉”石榴茶等一批“土字號”特色農產品發展的基礎上,打造116個吃、住、學、 娛為一體的黃河民宿部落,目前已完成20套。民宿部落建成后,成立村級物業管理公司,統一管理、統一對外出租,村集體經濟收入將突破200萬元。
厚植生態強底色,共繪綠美新畫卷。按照美麗鄉村規劃,圍繞“莊子、院子、屋子”抓改建,改造外墻立面10萬平方米,改建節能環保住宅50多處,構建村在綠中建、房在林中現、人在畫中居的人居環境;圍繞“花園、菜園、果園”抓提升,實現“出門看花、伸手摘果、彎腰摘菜”的生活景象;圍繞“村邊、溝邊、河邊”抓修復,安裝太陽能路燈40多盞,邊坡復綠1萬多平方米,修建3000平方米的生態停車場,2000多平方米生態健身娛樂廣場,筑牢生態安全屏障。
深化網格強治理,筑牢鄉村平安網。棗樹溝以黨建為引領,以“三零”創建為目標,組織黨員、志愿者成立治安巡邏隊,開展“零點行動”,全面排查安全隱患。把3個村民小組劃分為3個三級網格,通過網格員走訪、宣傳,著力化解各類矛盾糾紛和安全隱患,確保全村和諧穩定發展。走訪慰問困難群眾15余人次,把黨的溫暖送到群眾心坎上。
黨建引領強服務,增強群眾幸福感。投資50萬元對黨群服務中心進行改造升級,投資300萬元建成880平方米的日間照料中心,為村里80歲以上老人免費提供餐飲,逢年過節走訪慰問老人,評選“十星文明戶”“好婆婆 好媳婦”12人,用榜樣的力量引領鄉風文明。組織村民每年開展唱紅歌、廣場舞比賽等文體活動,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
正觀新聞·鄭州晚報記者 姚輝常 通訊員 付玉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