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很多孩子來說,學習數學是枯燥、乏味的,也因此失去了對數學的興趣,成績也隨之下滑。意大利全能天才達·芬奇曾說過:數學是一切學科的基礎,是各學科之母,數學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孩子怎樣才能學好數學?如何培養孩子主動思考、發現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呢?近日,帶著這些問題,記者走進馬國軍數學教學研發中心,采訪了有著“鄭州小升初泰斗”“馬伯樂”美譽、從教30余年的馬國軍老師。
記者:您好,馬老師,很多家長迷茫,怎么才能培養出優秀的孩子呢?作為家長應該怎么做?
馬國軍老師:對一個家庭來說,孩子的教育,是一項漫長且嚴肅的事業,優秀的父母不在于家境、學歷,而是看其有沒有把對孩子認真負責的決心付之于行動。教育孩子只有一次機會,有遠見的父母會因材施教,尊重孩子,與孩子平等交流。能走進孩子心里的學習應該是快樂的、包羅萬象的,快樂的學習才是孩子真正需要的,是激發孩子自主學習欲望的基石。歸根到底是引導孩子在掌握基礎知識和基本概念的前提下,提高孩子的核心素養,使孩子的思維能力得到鍛煉和提高,進一步讓孩子的創造力得到發展提升。
記者:您認為怎么才能培養孩子主動思考、發現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呢?
馬國軍老師:在解答數學題時,與眾不同的思路,常常是思考的正確方向。同類問題可以有多解,而多解最后將歸一。只會看答案想問題才是可怕的,一旦思維被固化,遇到新問題就不能很好解決。其實學習的過程比最后結果更重要,學習的時候掌握新知識經常慢就是快,磨刀不誤砍柴功。弄清弄懂基礎知識、提出問題、最后再解決問題,才是人們正確的學習方法。比如,畫可以落到紙面非常直觀,是否真懂畫不知道,但一幅畫的表面都能看見。
思維的變化很抽象不能直接被大家看到,每個人的思維變化模式不同,沒有標準去統一衡量,但是可以把這一切都交給時間,最終都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奉勸每一個想獲得成功的人,都要有非常好的耐心。而耐心歸根結底就是培養孩子主動思考、發現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創新思維、創新意識、創新能力。
記者:學習數學學科,最重要的環節或價值點是什么呢?
馬國軍老師:比如孩子如果生病了,能自愈盡量不吃藥,能吃藥盡量不打小針,能打小針盡量別輸液。但是,面對正在生病的孩子,家長那份焦慮是很難控制住的,只要能讓孩子立馬痊愈,家長可顧不上長期的后患和有可能帶來的風險。學習數學也一樣,本來應該利用這些題目去訓練抽象、復雜、難度較大的分析方法,如今卻變成刷題、套題以及記住各類秒殺大法。
訓練分析方法、訓練底層能力,需要盡量避免孩子套題解題,所以題型總是靈活多變,有些甚至看一眼完全沒有頭緒。這種訓練方式,會讓孩子的作業很不順暢,卡殼現象頻生,這本來是極為正常的現象,在卡殼時深思、在犯錯后復盤,本來就是深度學習的一環。這就像孩子生病時硬抗的那段時間,對提升自身免疫系統會很有幫助。可如果家長的意識不對,總希望看到題就能直接秒殺,做題時非常順暢才叫好,那斷然無法接受這樣的結果。于是,就像孩子有點頭疼腦熱立馬就想帶孩子去輸液一樣,不少家長第一時間也會想著讓孩子多做幾道同樣的題,或者學一些秒殺大法來做題。題目很快做出來了,焦慮也得到了緩解,但對長遠來說有啥用呢?
數學的學習,并非快速做對題才叫好,它的價值點往往是在卡殼時、是在犯錯復盤時學習的。比如像類比這種相當重要的思維方式,通常是在不知道這題怎么做,而聯想到相類似的題型時找到突破口。一旦通過刷題、知道這題怎么做,也就沒類比什么事兒了,因為這題都可以秒殺了,就不能通過類比,讓孩子學會解決問題的方法了。
記者:在小學低年級階段,家長應該注重孩子哪些能力的培養呢?
馬國軍老師:假如有兩個一年級小孩子A和B。A只會20以內的加法運算,但是能輕松把解決下面問題的方法一步步說清楚。
小明家里養了小狗、小貓和烏龜。小狗今年3歲,比小貓早出生2年,烏龜說:“我比你們倆年齡加起來還大4歲。”請問三只小動物一共多少歲?
B在學校做了不少計算訓練,別說20以內的加減法,就是幾百幾千幾萬的運算,也會用標準豎式解決,連高年級的四則運算也知道。但是雖然能找到上面這個題目的答案,卻說不清楚答案怎么來的。你覺得,是A還是B的數學潛力更大呢?如果你有明確的判斷,就應該在小學低年級階段培養孩子的思維能力。
記者:針對孩子數學的教育和學習,您有哪些指導性的建議呢?
馬國軍老師:數學教育要遵循學生的思維發展水平、認知特點和教育規律,處理好教師主導作用與學生主體地位的關系。同時,還要著力培養學生的數學認知能力、形象思維、抽象思維、推理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實踐能力以及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數學題不是讓孩子一下子做出來的,數學題是讓孩子慢慢思考、慢慢想的……孩子做作業時見題秒題,哪兒還用得著讀題審題、哪兒還用得著去學習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越是低年級的學生直接套題的情況越嚴重。到最后孩子學的究竟是題,還是通過題目去開發大腦細胞,作為家長很難分辨,很容易舍本求末、買櫝還珠。
思維訓練這個話題已經很久遠,想訓練孩子的思維能力,在任何時候都要做好以年為時間單位的心理準備。比如,跳舞時壓壓腿拉一下韌帶、彈琴時練習一下指法、練書法時學會運筆,看著都挺簡單,練起來卻要以年計,都知道天天要花時間訓練琢磨,到了大家認為更難學的數學,反而認為聽一次課就應該會、隨便一學就應該懂,如果您的孩子在實際學習的過程中,真是這樣,只有兩種可能:一是您的孩子至少是十萬里挑一;二是您的孩子什么也不會,您作為家長只是被蒙騙了而已。
不要有一學就會這種不切實際的奢望,要找準要點、踏實踐行,時間一定會把豐厚的回報無私地奉獻給您。
記者:今年7月28日,您的團隊和鄭州市西一中學強強聯合成立了馬國軍數學教學研發中心,現在運行情況如何?下一步有什么目標呢?
馬國軍老師:中心現在除了我,還有中國科學院碩博連讀金牌教練張洋龍,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競賽(IMO)金牌獲得者廖宇軒、姚博文擔綱教練,定期、不定期開展數學教學工作,充分發揮數學教學優勢,進一步促進西一中學數學教學的發展。
結合鄭州市西一中學創新拔尖人才的選拔和培養機制及目標,我們在現有的學生當中選拔一批數學底子厚、思維能力強的學生進行專項訓練;針對校外或者適齡且天賦異稟的孩子,我們也歡迎盡早加入鄭州市西一中學小學部和中學部,未來為國家和社會培養一批棟梁之材。我的優秀學生、今年9歲的孫翊中同學可謂是天才少年,一經在學校亮相,就受到了學校學生和老師們的追捧,目前已經在西一就讀。
正觀新聞·鄭州晚報記者 蔣曉蕾